欢迎来到一朵茶叶网,让您更懂茶【侵权删除】

设置首页|添加收藏|保存桌面|网站地图xml|Tags标签

刘仲华等:创新驱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茶学基础研究到支撑产业发展(三)

茶叶新闻

777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目前,我国茶园夏秋茶占茶叶生物产量的50%以上,大部分都没有被有效利用,而茶叶深加工的重要目标是将中低档茶或弃采的夏秋茶通过提取、分离、纯化而制取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等茶叶功能性成分及速溶茶、浓缩汁等提取物,使茶叶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因此,中国茶业在这一轮产能过剩的背景

刘仲华等:创新驱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茶学基础研究到支撑产业发展(三)

777

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

目前,我国茶园夏秋茶占茶叶生物产量的50%以上,大部分都没有被有效利用,而茶叶深加工的重要目标是将中低档茶或弃采的夏秋茶通过提取、分离、纯化而制取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等茶叶功能性成分及速溶茶、浓缩汁等提取物,使茶叶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因此,中国茶业在这一轮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一定要高度关注茶叶深加工。

在茶叶深加工领域这些年来也有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如在茶汁沉淀控制方面,揭示了茶汁可逆沉淀与不可逆沉淀形成机制,提出了茶汁分类沉淀理论及茶汁沉淀控制方法。在解决夏秋茶苦涩味方面,揭示了茶汁苦味、涩味及回甘滋味形成机理,构建了茶汁苦味、涩味及回甘滋味强度预测模型,明确了茶汁苦涩味/回甘滋味转化的临界点,为茶汁滋味品质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夏秋茶苦涩味转化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并在产业中广泛应用。

在茶饮料(速溶茶)方面,发明了茶饮料(速溶茶)专用原料加工技术,提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的纯味和调味绿茶饮料用原料加工技术体系,解决了速溶茶浸出慢、品质稳定性差的问题;发明了速溶茶定向制备关键技术,在探明茶汁品质浸出特性的基础上,研制出多级逆流提取柱,创新性地提出了多变量动态逆流浸提—高质化定向收集新工艺;发明了基于单宁酶、蛋白酶等复合酶水解的茶汁苦涩味调控技术,结合水解过程pH的变化规律,实现茶汁滋味品质的在线调控,解决了绿茶汁苦涩味强、品质低的问题;发明了用于高香型速溶茶的茶汁ARS/微胶囊包埋加工新工艺,速溶茶香气品质及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常规对照显著提高,解决了传统热溶速溶茶香气低的问题;发明了基于茶鲜叶固/液态复合发酵的红茶汁加工技术;创新了中空颗粒型速溶茶加工核心技术,突破了喷雾干燥工艺制备速溶茶流动性、溶解性、抗潮性的技术瓶颈,为速溶茶的大众化消费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功能性成分提取方面,创建了以纯水或酒精为溶剂,柱色谱、膜分离等技术相结合的儿茶素、茶氨酸绿色高效提制技术体系,解决了传统技术的安全性与分离效率问题;实现了儿茶素单体制备从实验室克级向吨级的跨越,填补了我国儿茶素单体规模出口空白,使我国儿茶素单体在国际市场具有绝对主导地位;提出了聚酯型儿茶素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制备技术;创建了通过儿茶素进行生物定向合成、分离纯化,最终形成工业化、规模化的茶黄素混合物和单体的茶黄素酶促氧化制备技术体系,突破了茶黄素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这一技术使茶黄素制备成本降低70%以上,为今后茶黄素及其衍生产物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

茶叶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推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以占全国茶叶产量9%的25万t左右的茶叶,打造了15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使我国茶叶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茶叶深加工产品

8

茶与健康研究成果有效驱动茶的消费

过去30多年中,全世界茶与健康的研究成果引导了越来越多的人为健康而喝茶,生津解渴已经不再是人们饮茶的第一诉求,健康将成为未来茶叶消费的第一驱动力。茶最核心的健康属性在于:延缓衰老、调节代谢、增强免疫,这方面已有成千上万篇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茶叶延缓衰老功能方面,湖南农业大学团队研究证实了

EGCG延缓衰老的活性受其剂量及作用时间的影响,当用绿茶 EGCG 干预秀丽线虫时,发现 EGCG

作用于秀丽线虫成虫早中期时延缓衰老的效果最佳。研究还发现,EGCG 通过维护机体氧化还原平衡来延长寿命;EGCG 及其衍生物,以及 EGCG

与茶氨酸的结合产物可增强生物机体的运动机能,这些研究成果为 EGCG

对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的预防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研究还发现,儿茶素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不是传统认知下的简单的抗氧化作用所引起。

目前,茶或茶天然产物与人类健康的研究,高度聚焦在肠道菌群理论方面。研究者将自由基学说与肠道疾病学说进行联动,很好地解释了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发酵茶,尤其是后发酵茶对于人体代谢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如研究揭示了茯砖茶多糖可被大肠肠道菌群水解代谢生成短链脂肪酸等有益代谢产物,调节肠道菌群,降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比例,增加有益菌拟杆菌和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发现茯砖茶及其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代谢综合征等。肠道疾病学说所揭示的茶及其提取物在调理肠胃、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以及在预防代谢综合征方面所具有的突出效果,是我们今后应该关注的方向。

三、我国茶叶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1

茶园生产与管理发展趋势

茶园生产与管理端的发展趋势,首先在于茶树品种的优异化,因为产品品质的优异化要通过品种的优异化来保证。过去我们一直依赖高产,现在茶叶产品要讲究特色和亮点,安吉白茶、黄金芽、黄金茶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后需要多发掘类似的种质资源。其次是茶树栽培生态化、茶树植保绿色化、茶园耕作机械化、鲜叶采制机械化、茶园管理信息化。虽然由于一些过于厚重的传统文化影响,使这“六化”的推进受到一些阻碍,但在生产管理端我们必须坚持。

现代茶叶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茶叶加工领域,在保持茶的色、香、味、形的同时,要坚持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没有标准化和机械化就没有现代茶叶大产业。传统的手工作业、非物质文化只能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要真正做大产业,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让中国茶走向世界,必须要坚持这“四化”。

3

茶叶产品创新发展趋势

茶叶产品创新的发展趋势是要在提高茶叶色、香、味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产品的方便化、功能化、时尚化和高雅化。如果没有这“四化”,很多年轻人对茶就会望而却步,很多有消费实力的人会因为没有时间用传统的方式冲泡茶,而对茶望而却步。所以要把茶叶产品的多样化,尤其是时尚化、高雅化、功能化推向新的高度。当然,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化是我们必须永远坚持的,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模化的现代茶业。

4

茶叶贸易流通与消费发展领域

茶叶贸易流通端与消费端的发展趋势是经营品牌化、渠道多元化、电商普及化、品饮方便化和消费时尚化。在这“五化”方面,茶叶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关注年轻人饮茶的三个关键点,即年轻人、新茶饮、新时尚。当传统茶人还在用传统方式缓慢泡茶的时候,新茶饮已经风生水起,几年之间就成功打造了几百亿、上千亿元的产业规模。今天是茶吧时代,当新茶饮来临的时候,作为传统茶业一定要认清形势、认真分析、深度开发,从而去寻找新的茶业商机。

致谢:特别感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茶学研究团队提供的研究进展资料。

(续完)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2021年第2期,P1-9,《创新驱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茶学基础研究到支撑产业发展》,作者:刘仲华,陈宗懋,杨亚军,姜仁华。

第一作者简介

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茶叶》主编

长期从事茶叶加工与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致力于创新茶叶加工理论技术、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和产业综合效益。创新黑茶加工和茶叶深加工理论与技术体系,揭示了黑茶加工品质风味形成机理及黑茶健康属性,创建了黑茶优质高效安全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强力推进了我国黑茶产业提质增效与快速发展。先后主持国家和部省级项目3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9件,制订国家标准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多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与高校教材13部。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咨询反馈
扫码联系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