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朵茶叶网,让您更懂茶【侵权删除】

设置首页|添加收藏|保存桌面|网站地图xml|Tags标签

建设新时期的茶文化(一)

茶叶新闻

编者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茶文化的重新勃发,决不是旧形式的演变,旧内容的衍义,而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的现代转化。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主编的《茶理玄思·茶论新说揽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中论文摘要的内容。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中华茶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新时期的茶文化(一)

编者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茶文化的重新勃发,决不是旧形式的演变,旧内容的衍义,而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的现代转化。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主编的《茶理玄思·茶论新说揽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中论文摘要的内容。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中华茶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气候温和,为茶树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我们祖先勤劳智慧,艰苦创业,为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中国茶树品种多达六百多种,千姿百态,天赋优异。中国茶类丰富多彩,制作优良,争奇斗艳,风味绝佳。这些都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相比的。回顾历史,追本溯源,世界各国的茶树资源,栽培技术,茶叶加工工艺,饮茶习俗等等,都直接或间接由华夏的长河源头越洋过海流入异域。如今,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种茶,饮茶风尚遍及全球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中消费量最多、消费面最广、最受人们欢迎的饮料。茶,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确为中华民族文化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十多年前,我在东京推销中国乌龙茶期间出席一次日本茶道表演会。日本《读卖新闻》记者对我说:“茶道'是日本民族引为骄傲的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你们为何没有茶道?”我说:茶道既是日本民族长期保留下来的文化,又是中日两国民族文化交流孕育而成的艺术花朵。在中国,“道"这个字眼的含义与日本有所不同。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中国人对“道“字的认识和理解,是多么崇高和严肃。中国人是重“道”,而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人对道字理解那么随便,插花有“花道”,舞剑有“剑道”,下棋有“棋道",饮茶有“茶道”。但中国人的品茶哲理与艺术不逊于日本茶道,不仅情趣高雅,意境幽远,回味无穷,而且人们从品茶中可以领悟到人的处世哲学。冲泡茶叶很麻烦,就如人们生活十分繁杂。人生的道路也如同喝茶,初初人口会有苦涩味道,但苦过甘来,齿颊留香。它启示做人要处理好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只有经过自己辛苦的努力去创业,才能渐渐获得甘甜般的满足感。我相信,以品茶喻人生的这种哲理,会激励中华民族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去建设自己国家,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应有贡献。这位记者和在座的日本友人听后,连连点头称是。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神圣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植根于中华大地的茶文化,又以鲜明的特色和强烈的魅力焕发异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茶文化的重新勃发,决不是旧形式的演变,旧内容的衍义,而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的现代转化。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能脱离现实。赋予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以时代精神,推陈出新,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柴米油盐酱醋茶,”数千年来茶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又因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紧密联系而经久不衰。随着我国人民食物结构的不断改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对人体健康的功效越来越被人们认识,这又有力地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来源:作者:陈彬藩 世界茶文化图书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咨询反馈
扫码联系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