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早已融入华夏文明的传承基因。 今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立的首个“国际茶日”。跟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茶农”周祖宏兴奋不已:“我们茶人也有自己的节日啦。” 今年68岁的周祖宏出身“茶师”世家,是周氏炒茶家族的第四代传人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早已融入华夏文明的传承基因。
今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立的首个“国际茶日”。跟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茶农”周祖宏兴奋不已:“我们茶人也有自己的节日啦。”
今年68岁的周祖宏出身“茶师”世家,是周氏炒茶家族的第四代传人,在信阳茶叶行业是响当当的“明星”。他从17岁开始炒茶,一晃50多年过去了,他凭着一手炒茶绝活做出了色香味俱佳的“信阳毛尖”,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他在2018年被确定为“信阳毛尖制作技艺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可谓实至名归。
6月15日,记者来到信阳市浉河区黑龙潭村周祖宏家中时,他正手持茶把,动作娴熟地挥舞着,满锅翻滚的茶叶不时发出“啪啦”声,茶香四溢。“采下来的茶叶鲜叶必须在8小时之内制作完成,放久了会影响它的香气。现在已经过了最忙的阶段,只剩下少量的春尾茶了。”周祖宏一边说话一边用手飞快地抓起一小撮茶叶又迅速放下,“我得随时掌握茶叶的温度和柔软度。”
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主要有生锅、熟锅和烘焙三大工序,生锅炒制是对茶叶进行杀青和揉捻,逐步形成条索之后,便可以转入熟锅继续“整形”,也就是赶条、理条,然后再用炭火进行初次烘焙。
周祖宏炒茶的诀窍就是“杀青要到位,揉捻要均匀,理条靠手感,火候是关键”。他说,信阳毛尖香高味浓、耐冲泡,这些特性跟炒制工序密切相关,每一道工序都得精准掌握时间和火候。茶叶初烘之后要进行摊晾、挑拣杂质,如此经过3次烘焙后,当茶叶可以用手捻成粉末时,整个炒制就完成了。
同样的鲜叶,每个炒茶师炒制出来味道却不尽相同,或苦涩,或甘醇。在周祖宏看来,茶叶都是有生命的,用心制作的茶会让人品味到一片树叶的沉淀与历练、制茶人的坚守与传承。
如今,周祖宏家的茶园面积有七八十亩,每年茶叶产量不小。在盛行机器炒茶的年代,周祖宏却很固执,一直坚持手工炒制。他制作出的高品质茶叶被很多客户相中,而且往往是老客户带来新客户,新客户再带来更新的客户。
“我的茶从来不拿到市场上卖,在家里就能卖完。”周祖宏笑着说,每天早上喝杯茶,觉得心里特别美。
为了让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得到传承,他把手艺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女婿、外孙,还收了不少徒弟。经常有茶农、茶场邀请他去做技术指导,周祖宏总是欣然前往。“做出来一杯好茶不容易,需要的是几十年的爱茶敬茶之心和经验。先学做人,再学做茶,是我对徒弟的要求。炒茶技艺的传承需要我们这些手工制茶师、茶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周祖宏说,“‘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今后我一定要继续做好信阳毛尖炒茶技艺的传承弘扬工作,讲好茶文化故事,让信阳毛尖香飘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