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稚龄小孩约5至12岁,是吉隆坡IdeonicKids安亲班的20多位学生,被他们老师安排来茶艺教室体验泡茶是怎么一回事;星洲日报槟、吉、玻、北霹雳区的中学生记者队40多人,安排“茶艺之旅”来到茶艺教室认识茶叶和泡茶;SriGardenKualaLumpurSchoolInternationa
一群稚龄小孩约5至12岁,是吉隆坡IdeonicKids安亲班的20多位学生,被他们老师安排来茶艺教室体验泡茶是怎么一回事;星洲日报槟、吉、玻、北霹雳区的中学生记者队40多人,安排“茶艺之旅”来到茶艺教室认识茶叶和泡茶;SriGardenKualaLumpurSchoolInternational每年学校假期前就会安排各国学生过来上泡茶课,每次约有中学生50至80人不等;国民大学吉隆坡分校宿舍村华文学会将茶艺课程列为必学,工委们会按照既定时间表来茶艺教室上课;慈济大学社会教育推广中心有成人班的茶艺课程,我们茶艺教室的老师定期开讲,从2006年至今,每年至少有三个学期;全国华小校长职工会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分会及霹州分会的校长们分别在吉隆坡和怡保安排上过密集培训的茶艺课程班;MalaysiaCultureGroup由定居在马国的各国外籍人士组成的志愿文化团体。每年会有20多人来茶艺教室上泡茶课及茶文化观摩;TheRotaryClubofKelanaJaya、TheJapaneseWomen'sAssociation等机构,都有不定期的来茶艺教室举办茶艺讲座和茶艺交流会。
以上都是我们常年举办的茶艺课程,这些来自四面八方都是只知道有“茶叶”这回事的人,为什么不约而同都来学茶道?不外乎是因为社会大众都懂得茶是一个特殊的文化项目。所以欲进一步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无论被动或主动安排来参加上述茶活动,尽管各各有不同的理由,从茶友的多样化、多阶层来看,我们知道大家得到有关茶资讯的来源必定是多元的,有受到东方如中国、日本,西方如英国的影响,他们并不偏执于单一地域或单一民族的茶。
在这里,大家学茶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建构的,他们并没有带着任何特别基础而来。所谓零基础,就是马来西亚的基础,他们包括老师与学生都还没有真正受到所谓茶道流派的影响。因此在马来西亚这样的时间空间,我们要来喝我们自己的茶,这包括:我们喜欢的茶,我们喜欢的喝茶器具,我们喜欢的泡茶方法,以及我们喜欢的茶道美感与思想。
如果大家认为这样的喝茶生活很好。一直继续下去,这就是马来西亚当代的喝茶生活;如果加上一些对茶道精神、茶道美学有所追求的茶友参与,那么大家的喝茶方式、喝茶理念就会被发展成为一种丰富的、精致的文化,这就是马来西亚当代的茶文化;如果大家认为他需要茶文化,而这就是他要的茶文化,那么在这样的从零基础开始的茶文化,在这样的时空建立起来的茶文化就是属于我们的马来西亚茶文化,不是日本的色彩。不是英国的色彩,不是中国、韩国的色彩,是真正的马来西亚的本色。我们熟悉自己生长的这个地方,我们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茶叶,这样的茶叶必须用哪种泡茶器,如何冲泡才好,不必模仿或特意要制造什么风格,这样就会产生属于这里当代时空的茶文化。
有人会问:我们喝的茶都不产自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茶文化又如何成立?大家不必迟疑,虽然我们用的大部分茶是别地产的茶,我们用的茶具是别人做的,但茶叶与泡茶器那是既有元素、既有材料,我们可以用它来表现自己的泡茶艺术,说自己的茶话,开创自己的茶道思想,建构我们要的茶文化。难道非要全新创造一种茶出来不可吗?这就像作家,他们用的笔是别人做的,他们也许使用华文或英文书写,但它的内容是写我们本土的故事,我们的思想,把马来西亚当代人的感情描述得很好,所以这些作品就属于是马来西亚文学,它不会因为作家用华文或英文写,就变成是中国文学或英国文学这样,也没有必要先去创造一种文字出来。茶文化也如此。文.许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