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朵茶叶网,让您更懂茶【侵权删除】

设置首页|添加收藏|保存桌面|网站地图xml|Tags标签

全球第一项茶文化世界遗产,就在中国

茶叶新闻

2023年9月17日,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至此,中国拥有57项世界遗产。作为全球第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经过13年的努力申遗成功,填补茶类世界遗产空白,同时有效维护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种茶、制茶及饮茶领域的发源地

全球第一项茶文化世界遗产,就在中国

2023年9月17日,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至此,中国拥有57项世界遗产。

作为全球第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经过13年的努力申遗成功,填补茶类世界遗产空白,同时有效维护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种茶、制茶及饮茶领域的发源地和主体地位。

中国已有57项世界遗产,同时还有众多的遗产等待申遗,今天向大家推荐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老师《万里走单骑》系列图书。

全球第一项茶文化世界遗产

申遗时间线

2010年6月

启动申遗工作

2012年9月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试点

2012年11月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5月

云南普洱被国际茶业委员会确认为“世界茶源”

2019年

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报

2021年1月

国务院正式同意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国政府2022年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2022年9月

顺利完成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实地考察评估

2023年9月

成功申遗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景迈山古茶林景色宜人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景迈山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这里终年云雾缭绕,生态环境极佳,温湿度及土壤酸碱度适宜茶树生长,拥有2.8万亩千年栽培型古茶园,古茶树320余万株。

站在景迈山上,放眼望去,在海拔1500米的云海之中散落分布着有十多座千年古寨和万亩古茶园,世代居住在此的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佤族等民族与茶相伴、以茶为生,家家种茶、村村制茶。

宁静的古寨村落

据《布朗族言志》记载,景迈山古茶林的驯化和栽培,迄今为止已有1840多年历史。布朗族和傣族等先民迁徙至景迈山时发现野生茶树,于是在森林中建寨,在村寨周围人工栽培茶树,并通过长期探索逐步认识到普洱茶树的生长特性,形成了智慧的林下茶种植技术。

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村民正在养护茶树

相较于世界上其他著名的梯田式、农庄式台地茶园,景迈山古茶林不仅历史更为悠久,其传统的林下种植方式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护方式具有鲜明特色。茶树不施化肥,不洒农药,主要靠自然落叶和草本层提供营养,靠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来防治病虫害。例如,在古茶林中保留或栽植桂花树、多依树、樟树,其特有的香味会传递给茶叶,使茶叶具有天然的香气,同时也会抑制某些病虫害。

相传,布朗族先祖帕哎冷临终前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会有用完之日,留下牛马牲畜会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

制茶中的当地居民

千百年来,茶成为了当地世居民族的信仰。走进传统村寨,糯岗傣族村寨,屋顶有水牛角装饰,还有在屋顶种植开花植物的传统。据说屋顶的花一开,就意味着采茶的季节到了。翁基布朗族村寨,屋顶装饰为“一芽两叶”,建筑语言中都融合着茶元素。“茶祖信仰”传承千年且依旧充满活力;古茶采摘坚持“只追春秋,不问冬夏”;茶林中,篦齿苏铁、翠柏、红椿、金荞麦等我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茶树共生,野生动物更是不计其数。

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庆祝节日,热闹非凡

“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人养茶”,景迈山古茶林营造了“林—茶—人”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经过10余年申遗,山未变,茶更绿,古村更醉人,茶文化旅游也逐渐兴起,冬天的云海、二月份的樱花,浓郁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民居建筑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闻”茶而来,在普洱茶的故乡探寻“世界茶源”。

身着当地民族服饰的村民展示其特有的茶文化

体验当地独具魅力的民族风俗

中国已有57项世界遗产,同时还有众多的遗产等待申遗

来源:群学书院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咨询反馈
扫码联系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