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暑气未消。天刚蒙蒙亮,紫阳县蒿坪镇茶山就飘来时高时低的民歌小调。“七月采茶七月七,牛郎织女两夫妻……九月采茶是重阳,菊花造酒满缸香……”趁着清晨的凉意,茶农们已早早上山开始采摘秋茶。山上雾气缭绕,片片茶叶披着细碎的露珠,显得格外青翠细嫩,正应了古人所说的“秋茶垂露细”,这恰是制作红茶
初秋时节,暑气未消。天刚蒙蒙亮,紫阳县蒿坪镇茶山就飘来时高时低的民歌小调。“七月采茶七月七,牛郎织女两夫妻……九月采茶是重阳,菊花造酒满缸香……”趁着清晨的凉意,茶农们已早早上山开始采摘秋茶。山上雾气缭绕,片片茶叶披着细碎的露珠,显得格外青翠细嫩,正应了古人所说的“秋茶垂露细”,这恰是制作红茶、白茶、茯茶的上好原料。
虽然紫阳茶歌中常唱“七月采茶”“八月采茶”“九月采茶”,但以前茶企和茶农只看重春茶,过了五月,茶山便静了,茶农也闲了。 “以前就忙春茶1个多月,收入也就指着那1个多月。”蒿坪镇蒿坪村茶农晏定安说,“茯茶企业落户蒿坪后,现在夏秋茶有人要了,茶叶一直能采到九月份,收入能增加不少。”
夏秋茶鲜叶收购价格相对较低,茶农兴趣不是太高。8月初,县茶业发展中心在蒿坪镇蒿坪村茶叶机采技术培训现场,包括晏定安在内的30余位茶农接受培训,技术员手把手教授茶农机采技术要点,旨在通过推广夏秋茶机械化采收技术,降低人工采摘劳动成本。今年,像这样的培训在全县已举办过8场,累计培训茶农400余人。据悉,每台采茶机每天可采鲜叶300斤,日采摘量是人工的5至8倍。
茶农如此,当地茶叶加工企业也是如此。晏定安将采摘的鲜叶,卖给村里的茶叶合作社或附近的小型茶叶加工厂,在合作社和加工厂务工的大多是附近的贫困户和搬迁户,他们将这些鲜叶进行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制作成压制茯茶的初级原料——黑毛茶。那些习惯于揉捻春茶的双手,经过培训已经熟练掌握制作黑毛茶的工艺,无论对于工人还是厂方,新增一项工艺也就新增了一项收入,意味着今后在春季紧张的繁忙过后,不至于过得太“寡淡”。
加工好的黑毛茶将送到离蒿坪集镇不远的紫阳县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2019年下半年刚落户紫阳的设计年产750 吨富硒茯茶的茶行业示范企业。
机器正在轰鸣,黑毛茶不断从一端送入,压制好的茶砖不断从另一端送出。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席云彩低着头正在对黑毛茶进行初筛。2017年底,席云彩家从蒿坪镇金竹村搬到集镇旁的双星移民社区,面对新环境、新生活,她开始也有些顾虑和迷茫,去年公司一投产她就来上班,每个月能赚2000元,“有业才有家,在这个新地方慢慢找到了家的感觉。”
公司是双星社区的近邻,不少像席云彩这样的搬迁户在这里务工。当然,这样的布局绝非偶然。紫阳县在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始终以“稳就业”为核心,围绕园区建社区、围绕社区建工厂,搬迁社区产业配套率达91%。而且,每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5亿元,其中60%以上支持产业项目,设立了5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落实1.53亿元用于产业奖补。
正是看中紫阳的富硒茶资源和政策环境,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才积极到紫阳投资。该公司负责人张留涛说:“从基地建设到投产,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我们感受到了紫阳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以道家文化为背景的茶企,落户紫阳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公司刚投产,诸事繁忙,春节前张留涛和员工开玩笑说“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打算少休息几天,节后尽快开工。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一下打乱了生产计划,他最担心的是刚刚招来、培训熟练的工人“稳”不住。还好紫阳县及时出台了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的46条措施,企业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社保减负、稳岗返还等一系列优惠。政府帮助做好了前期工作,疫情缓解后公司早早就复工复产了。
夏秋茶收入远不如春茶,这是人们多年来形成的刻板印象。张留涛觉得发展产业首先要更新观念,他常给农户算一笔账:“夏秋茶一亩茶一次能采1000多斤鲜叶,能加工200多斤干茶,如果一年采四五次,那么一亩地就能增加收入两万多元。”
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原料目前主要来自蒿坪、红椿、高桥、双安等镇,已经带动了不少农户增收。但据张留涛观察,紫阳夏秋茶利用率不足10%,他立志在3至5年内把利用率提高到50%,届时产生的产业带动力、辐射力将是巨大的。用他的话说:“从采鲜叶到茶喝到嘴里,上下游产业链的每一步都有增收的空间。”
张留涛觉得来到紫阳恰逢其时,夏秋茶产业链的完善正是紫阳茶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该公司将随着紫阳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潮奔涌向前。在抓“六稳”促“六保”工作中,紫阳将茶产业作为主业突破,加大对夏秋茶的利用,加快定型青茶、黑茶、白茶、茯砖茶加工工艺,加快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茶叶加工质量,加快茶粉、茶饮料、茶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开发,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4万亩,实现年综合产值43.4亿元,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12万茶农因茶走上致富路,加速升级的茶产业成为紫阳拉动投资、稳定就业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