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特色产业 提升“造血”功能——景东县茶特中心五年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力 从2016年至2020年,五年来普洱市景东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产业扶贫工作组的指导下,结合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的职责职能,着力于全县烤烟、蚕桑、茶叶、咖啡、
完善特色产业 提升“造血”功能——景东县茶特中心五年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力
从2016年至2020年,五年来普洱市景东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产业扶贫工作组的指导下,结合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的职责职能,着力于全县烤烟、蚕桑、茶叶、咖啡、生物药业等产业培育、壮大等工作,完善蚕桑、茶叶和烤烟等特色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贫困户产业发展能力和做好定点帮扶挂包村扶贫为脱贫攻坚工作重心目标任务,扎实开展扶贫工作。
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派出精兵强将,确保定点帮扶工作有实效。5年来,景东县茶特发展中心先后曾派出驻村工作队员25人到6个乡镇10个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2020年中心外派扶贫工作人员22人,其中:县脱贫攻坚指挥部4人(副主任2名、工作人员2名),驻村第一书记3人(分别为大朝山东镇大驮村、文井镇文华村和竹篷村),驻村工作队队员15人(大朝山东镇大驮村3人、困嘎村2人,景福镇鲁家村3人、回寺村2人、棠梨箐村2人,文井镇文华村1人、竹蓬村1人、安定迤仓村1人。挂包定点帮扶3个村(分别为大朝山东镇大驮村、文井镇文华村和竹篷村),共涉及农户2530户852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4户998人。另外增派了10名职工分别到3个定点帮扶村开展网管化管理工作,配合乡镇、村两级开展定点帮扶工作。5年来,中心先后派出干部职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12080人次(年均2416人次),走访贫困户40150人次(年均8030人次);先后在帮扶村开展产业综合技术培训40期2430人次;参与人居环境提升“小手拉大手”活动1008人次;开小组会宣传扶贫政策540场次,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双推荐,为定点帮扶村上党课12次。
对准脱贫目标,凝心聚力确保定点帮扶成效。开展定点帮扶五年来,茶特中心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出列751标准,配合镇村两级深入农户开展排查房建“十一条”、家居环境“十三有”,人居环境提升“六清、六净”,按照贫困户脱贫出列标准,对标对表,查缺补漏,通过政策宣传、走访、实际参与等工作方式努力实现问题清零,同时单位及职工累计投入定点帮扶村资金约50余万元,组织社会捐赠折合物款11.7万元,先后引入产业项目5个(2个茶叶初制所、1个桑蚕种养、1个烤烟水路修补)共计产业扶持资金约200万元,通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不懈努力持续帮扶,结对帮扶的3个村3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且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克服疫情影响,巩固帮扶实效。自1月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茶特发展中心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文件精神,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加强自我防控,安装健康码,并如实申报个人信息,加大防控宣传,粘贴宣传标语30条,发放防疫物资酒精50升,口罩450个,到目前本单位人员未发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全体干部职工健康安全得到保障。为了定点帮扶村有序复工复产,茶特发展中心投入人力124人次,指导贫困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加大疫情防控政策宣传,要求农户严格落实国家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动员符合条件的农户,有序复工复产。到目前全县茶叶、蚕桑、烤烟、生物药、咖啡产业已全面复工复产且取得可喜成效。
发挥行业优势做好产业扶贫工作
认真做好引导全县贫困户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切实在摸清特色产业发展底数,算清特色产业账,突出特色产业扶贫效益等方面下功夫。一是配合贫困户产业普查摸清全县茶产业、烤烟产业、蚕桑产业、生物药产业等特色产业种植情况,做到产业扶贫工作家底清,问题明,为上级领导决策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提供详实依据。二是扎实开展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特色产业综合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工作,五年来,累计完成全县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等综合技术培训112期8024人次,累计完成蚕桑产业综合技术培训260 期 12450人次。累计完成生物药业综合技术培训21期1620人次。累计培训新型经营主体575人次,培训包村干部386人次。三是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为目标,发挥行业优势、了解贫困户需求,做好特色产业规划,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分类指导(宜桑则桑、宜茶则茶、宜烟则烟)。通过对蚕桑、茶叶、烤烟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面积大,扶贫成效明显。详情见下表。
重点开展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工作,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扶贫。配合景东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景东县产业扶贫工作组开展涉茶、涉桑、涉烟、涉药等特色产业利益联结工作,一是突出联得上。以各类“茶博会”为契机,瞄准市场,多渠道拓宽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公司、企业等主体与贫困户建立长效稳定的联结关系,通过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帮贫困户接上市场;二是突出联得广。在联得上的同时想办法实现贫困户特色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5年来,先后牵头完善利益联结工作,实现1家蚕桑龙头企业(中丝集团景东公司)与19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天泽茶业、茶窝子等87个茶产业经营主体与59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个生物药业经营主体与775户种植中药材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1家烟草龙头企业云南省烟草普洱市公司景东分公司与1659户种烟建档立卡贫困户、3个咖啡经营主体与186户咖啡种植贫困户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产业扶贫
强化组织保障。从2016年开始本单位便成立脱贫攻坚扶贫工作领导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几位副职任副组长,4股室长和1个中心主任为主要成员。随着单位的几经合并更迭,现仍保留脱贫攻坚工作组和专门的脱贫攻坚办公室。由中心主任李明红担任脱贫攻坚工作组组长,4个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全体干部职工为工作组成员。马先宁副主任主持脱贫攻坚办公室日常事务,罗仕军为脱贫攻坚办公室专干,负责涉贫文件、项目、数据统计上报、文档处理收集、宣传报道等专项工作。中心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十三五重点工作内容,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分片抓、技术干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每年年初制定扶贫工作计划,年末有扶贫工作总结。
强化行业扶贫优势,抓实特色产业。为保证我县特色产业扶贫不断深化,引导贫困农户依靠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一是配合县产业扶贫工作组开展的贫困户产业普查,摸清全县茶产业、烤烟产业、蚕桑产业、生物药产业等特色产业种植情况,做到特色产业扶贫工作家底清,问题明,为上级领导决策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提供详实依据。二是利用本行业部门的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规划,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分类指导贫困户产业发展(宜桑则桑、宜茶则茶、宜烟则烟)。三是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做好全县烟、桑、茶、药等特色产业种养殖指导。目前,我中心有技术人员31人(包括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12人、中职12人、初职6人),加上景东烟草分公司、景东优品(原佳浩)公司的全体技术员,为全县贫困户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多措并举,助推脱贫攻坚。一是突出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按照产业集聚、资金集合、项目集中、效益集显的原则,引导茶叶、烤烟、蚕桑等优势骨干产业发展标准化的基地建设,争取各类项目发展优质烟叶示范区、高产桑园示范区、标准化茶园、有机茶园等。二是突出抓好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五年来,争取各类项目54个累计资金5738.13万元,加快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巩固优化提升产业利益联结,积极引导涉茶、涉桑、涉药、涉烟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发展,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茶、桑、烟、药等特色产业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有主体带动发展。三是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品牌培育。按照市委、市政府“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及打造名山茶要求,组织筹建“无量山普洱茶”诚信联盟和景东爱心茶园合作社联合社,推动“无量山普洱茶”公共品牌创建工作。做好“三品一标”宣传,动员指导企业、合作社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登记,以期提升景东特色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全县有机茶园基地认证、转换面积37822.6亩,其中取得有机茶园基地认证面积16699.6亩,转换认证面积21123亩。目前有10家茶企、合作社取得了有机茶园基地认证证书,12家茶企、合作社取得了有机茶园基地转换认证证书。2家企业取得有机茶加工厂认证证书。
抓实问题整改,正向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本着以问题找短板,以短板找整改,以整改促提升的工作思路,对照各级各类巡视巡察组和督导组反馈的问题清单,依照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小组的整改方案做实整改措施,最后到落实整改情况,不断以整改和完善整改提升产业扶贫工作。
涌现出一批产业扶贫典型个人案例
《托起“紫金普洱”,带景东茶农脱贫致富——王岳飞同志茶产业扶贫典型事迹》
浙大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副院长、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号召,带领浙大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参与浙江大学定点帮扶云南景东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以促进景东茶产业发展和古茶树资源开发保护为抓手,为景东茶农脱贫致富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王岳飞教授先后四次带领博士团、农学院社会实践团到景东,深入茶叶生产一线,探访茶农、茶企、茶山,围绕“助力精准扶贫”主题,进行景东茶产业资源、古茶树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景东茶产业发展瓶颈等专题调研,梳理茶产业发展最为真实清晰的脉络。通过王岳飞的努力,由浙大吴朝晖校长于 2016 年首度提出,我国茶学泰斗刘祖生教授题字样包装,王岳飞教授团队全程质量把关,景东天泽茶庄园限量制作,来自无量山区独特环境古树茶,通过匠心工艺,精心打造,被打造成铭刻浙大与景东双方的烙印,书写着茶叶、文化、扶贫故事的“紫金普洱”茶饼也成了铭刻浙大与景东情缘的茶印记。
“紫金普洱”一经问世,在2017年校庆一天认购17120饼“紫金普洱”,2018年校庆一天认购18121饼“紫金普洱”,2019年校庆一天认购19122饼“紫金普洱”,三个校庆日共计认购景东茶82吨总价值超出1500万元。对浙大校友来说“紫金普洱”是他们对滇西奉献爱心的一小部分,是浙大在景东扶贫故事留下的余韵,是他们回味自己母校担起时代使命的骄傲。对景东茶农来说,“紫金普洱”的问世让“古茶树成了贫困户的‘摇钱树’”。托起“紫金普洱”的王岳飞一行也成为景东茶业该铭记的茶人。
《景东:小蚕织金茧,蚕桑产业铺就脱贫路——景东县蚕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景东县立足于自然优势,围绕着“依托一个企业,建设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 的思路,大力推进蚕桑产业的发展,如今,蚕桑在景东大地上,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景东2000年引入示范种植,之后的几年,通过宣传发动引领农户种桑养蚕,效益明显,桑蚕产业成为全县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今,蚕桑产业成为景东不可或缺的富民产业,2018年,全县7796户蚕农种桑养蚕5.2万亩,养蚕6.9万张,生产鲜茧0.25万吨,实现蚕农总收入1.19亿元。曼等乡排沙村就是一个典型的蚕桑脱贫村,发展桑园面积360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都通过种桑养蚕实现了脱贫摘帽。不仅是排沙村,2019年景东有19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桑养蚕,1218户都种桑养蚕为主导产业实现了脱贫。随着景东产业扶贫工作的推进,蚕桑在产业脱贫和助农增收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对此,景东县茶特中心主任李明红也表示,“蚕桑产业是景东的富民产业,合挑产业脱贫致富的大梁。”
经多年的实践,景东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形式,构建一套“公司技术中心+乡镇技术服务站+村级蚕桑辅导员+小组蚕桑联络员”的专业化蚕桑产业发展技术保障体系。不仅是通过技术服务的四级联动,2019年全县还开展对蚕农进行桑园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蚕病防治、地蚕大棚饲养等关键技术的培训及帮扶指导35期,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658人,大大提高了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技能和种养水平。2019年,景东县新增种桑养蚕建档立卡贫困户567户,新植桑园1701亩,现在国家逐步开放丝茧市场,老百姓种桑养蚕的极性更高,产业活性更大,蚕桑产业担起景东人脱贫致富的重任。
《景东天泽茶业助力脱贫有担当》
普洱天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秉承“质量、绿色、健康,诚信”的八字宗旨,依托多年从事茶叶种植加工事业的经验,通过建立优质原料基地基地,满足了公司的生产原料,发展先进生产工艺、提高茶叶品质增加了茶产业的收入,促进了全县茶产业的发展,为扶贫攻坚工作奉献力量。
公司通过走茶叶有机化道路、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援建“小微初制所”、引领茶农学“技”升能、提供就业平台增茶农收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等措施,走品牌化道路、小微初制所成贫困户增收亮点、强化利益联结。
普洱天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下一步将继续整合品牌,结合生态优势,探索茶园观光、休闲体验等多业态发展,真正实现茶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脱贫奔小康的步伐,为景东打赢精准脱贫战作出公司应有的贡献。
景东县茶特中心将严格按照《景东县贫困退出后续帮扶巩固提升计划》落实好后续帮扶巩固提升措施,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大全县特色产业扶持力度,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二是超前做好谋划,巩固产业发展成果;三是培育市场品牌,提升加工水平;四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带贫能力,共谋产业发展;五是构建现代市场,健全流通体系。
景东县茶特发展中心供稿供图
星海传媒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