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单 ●潮安区凤凰镇叫水坑村由潮州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潮州市烟草专卖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工商银行、市移动公司、市建安总公司等6个单位定点帮扶。至目前,叫水坑村相对贫困户16户、44人已全部脱贫。 ●据初步统计,2019年,叫水坑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18元,全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
成绩单
●潮安区凤凰镇叫水坑村由潮州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潮州市烟草专卖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工商银行、市移动公司、市建安总公司等6个单位定点帮扶。至目前,叫水坑村相对贫困户16户、44人已全部脱贫。
●据初步统计,2019年,叫水坑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18元,全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0元,均超过省定收入目标,达到“八有”标准。
●叫水坑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的1.47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14万多元,实现贫困村退出目标。
南方网讯 提到扶贫驻村工作队给村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79岁的林宏祥竖起了大拇指。林宏祥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叫水坑村的“五保户”。叫水坑村是广东省定贫困村,也是潮州市四个自行帮扶村之一,曾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而经济落后。
4年前,村里来了一群“陌生人”。林宏祥没想到,正是这群“陌生人”,让自己过上“电视有信号、住房有保障、看病能报销、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叫水坑村也从“穷坑”变“金坑”。
4年时间里,扶贫驻村工作队沉下身子,奔走在大山的沟沟坎坎,把乡亲当亲人;挑起担子,因地制宜做好“红”“绿”两篇文章,促进茶旅融合发展;甩开膀子,精准发力拔掉穷根,实现“外力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截至目前,叫水坑村相对贫困户16户44人已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更是在4年之间翻了10倍。
修建“致富机耕路” 村民增收60多万元
人口、耕地、收入、诉求……在驻村第一书记蔡庆辉的驻村工作日志本上,详细记录着全村的资料信息及合理诉求。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拿出这些资料信息来翻阅,看一看还有哪家的诉求没有解决,明确目标抓紧落实。在被潮州市政府办公室派驻叫水坑村前,蔡庆辉已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但他深知扶贫工作并不简单。
为了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蔡庆辉上任伊始,就对全村的村民进行全覆盖走访。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调研,蔡庆辉和工作队梳理出村民最期盼的事。其中,修建通往茶园的机耕路,是村民们的共同心愿。
蔡庆辉了解到,以前村里通往茶园的路多是狭小的土路,摩托车开不上去,村民挑着肥料上山,路远的一趟来回就得两三个小时。遇到高温天气,村民运下山的茶叶就会闷坏,生产效率非常低。他意识到,这修建的将是一条引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机耕路。
“山路崎岖狭窄,施工地点路程远,修路时还是用骡子来扛水泥砂石的。”蔡庆辉说,溪香花至尖坑路段短短600米用9头骡子运输材料,还修了10多天。截至目前,叫水坑村投入建设资金约200多万元,完成长约9公里机耕路的修建,不仅建立起茶园交通网络,还大大节约村民劳动成本,项目每年可以为村民增收60多万元。
“以前到茶园要步行30分钟,现在骑摩托车,5分钟就能到。”茶农林振凯笑着说,随着道路畅通,他的30亩茶园管理逐步到位,茶叶产量质量都有所提高,一年能卖出几万斤茶叶。
用上“农具大礼包” 提高茶叶生产技术
村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产技术也需提高。如何优化种植,科学制作茶叶?怎么掌握病虫害防控,促进茶叶生产?叫水坑村不断邀请资深茶叶种植专家、茶叶制作专家对茶农进行专业培训,甚至将课堂开进乡间茶园里。
在村里开展的16场茶叶培训课中,只要时间能安排过来,林爱文都会到场。林爱文是村里的低保户,家中九旬老母亲生活无法自理,妻子患风湿性心脏病已有30年。他不仅要照顾生病的家人,还要挣钱补贴家用,生活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
所幸,村里为贫困户提供了购置制茶农具的全额补贴。因此,林爱文家用上了全套的现代化制茶生产工具,包括摇青机、炒青机、揉捻机、烘焙机等。这些“农具大礼包”,让林爱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事收入。
同样收到“农具大礼包”的,还有贫困户林金思一家。曾经,林金思以一人之力扛起了家里5人的生活重担。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不仅武装理论知识,还升级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升,茶园的效益也随之增长,他也获评广东省2019“年度脱贫奋进人”。
林金思告诉笔者,家里制茶已有40多年,以前父亲用柴火炒茶,凭着手感判断茶叶的温度,现在他用的是燃气,能自动调节温度,温度也可以从100℃左右加到200℃以上。“茶熟得比较快,更青脆,口感、质量更好。”林金思说,现在茶叶每斤价格上涨了几十元,每年采茶1000多斤,收入从每年1万多元涨到好几万元。
创建茶业发展平台 村集体收入翻10倍
茶叶有了产量,更要有销量。“我们充分发挥村经济联合社的作用,通过消费扶贫向贫困户、村民收购茶叶再加工,发动茶商和帮扶单位向村民购买茶叶,解决茶农的销售问题。”蔡庆辉称,2019年,在各帮扶单位、天池茶业有限公司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叫水坑村共销售茶叶2000多斤,利润6万多元,有效地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为建立脱贫增收长效机制,叫水坑村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创建单丛茶产业的发展平台,建立与贫困户茶叶产供销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11户有劳力贫困户和其他村民发展茶叶生产,促进产业兴旺。
“鼓励村民以投资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生产,规范生产技术标准。”蔡庆辉介绍,为推动名茶产业做优做大,叫水坑村不仅与天池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科技项目合作茶叶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增收,还与潮州市玉瑶山庄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合作在村建设茶叶加工厂,投资规模约50万元,发展茶叶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如今,叫水坑村的集体收入已经从2016年的1.47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14万多元,实现贫困村退出目标。
“红”“绿”两篇文章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竹林瀑布相映成趣,原始森林曲径通幽……每逢节假日,坐落于凤凰山下的叫水坑村就会迎来大量游客。如何融合发展“茶园竹林”与“生态旅游”这两张重要名片,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一直是叫水坑村的重要课题。
在实践中,叫水坑村探索出一条“突出山区特色,发展旅游产业,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发展思路。叫水坑村党支部书记林泽程介绍,该村将以自然生态和特色种植基地为依托,重点做好“红”“绿”两篇文章。
“红”的文章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1934年,潮澄饶县革命委员会在叫水坑内峎村成立公厅,成为抗日韩江纵队、凤凰山游击队的有力后勤保障,为创建浮凤苏区做出了积极贡献。林泽程介绍,叫水坑内崀村公厅目前已修缮完成,接下来将以潮澄饶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为核心,修建红色栈道,让游客沿途参观革命遗迹。
“绿”的文章是盘活茶园竹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目前,该村已引进潮州市玉瑶山庄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合作,全方位打造旅游特色村,玉瑶公司还发挥自身农业产业优势,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在全村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布植观赏花卉苗木6000多株,美化村游览环境。
如今,叫水坑村以乡村特色旅游为龙头,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蜂蜜生产、竹编加工、餐饮购物、民宿客栈等特色产业日趋兴旺。“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茶区变景区。”林泽程说,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叫水坑村依托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名茶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振兴发展新路,实现了“前期输血”向“后期造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