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朵茶叶网,让您更懂茶【侵权删除】

设置首页|添加收藏|保存桌面|网站地图xml|Tags标签

汉滨区双龙镇茶旅、农旅、文旅“三旅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茶叶新闻

双龙镇位于汉滨区南端,地处汉滨、岚皋、平利三县交界,距离安康城区30公里,安岚高速(设有双龙出入口)、211国道穿境而过,地缘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汉滨区“南大门”和瀛湖库区绿色屏障之称。近年来,双龙镇依托辖区内独特的旅游资源、茶叶产业和历史文化优势,坚持谋全域、重特色、强引领,逐步走出了一条

汉滨区双龙镇茶旅、农旅、文旅“三旅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双龙镇位于汉滨区南端,地处汉滨、岚皋、平利三县交界,距离安康城区30公里,安岚高速(设有双龙出入口)、211国道穿境而过,地缘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汉滨区“南大门”和瀛湖库区绿色屏障之称。近年来,双龙镇依托辖区内独特的旅游资源、茶叶产业和历史文化优势,坚持谋全域、重特色、强引领,逐步走出了一条茶旅、农旅、文旅“三旅融合”发展之路。

  

  

一、发展基础稳固

双龙镇因方家河、马家河汇流东香河,而得名“双龙”。镇域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境内溪流密布、山高林密,为各种动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有万亩“平头山”国有林场,党参、当归、细辛、黄连等野生药材百余种,青鹿、白冠长尾雉、黄麂、明鬃羊、点水鹊等珍禽异兽,森林覆盖率达90%,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和康养基地,茶旅、农旅、文旅“三旅融合”发展基础得天独厚。

  

一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培育壮大的安康双龙生态旅游度假区,总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以解构龙之传奇,体验龙之神韵,追寻中华龙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间分布着龙潭峡、祥龙谷、游龙瀑布、青龙寨、玉龙宫等景观景点,具有度假区灵、幽、奇、险的四大自然景观特色,是安康城区—大瀛湖—双龙—南宫山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一极。

  

二是茶叶产业优势明显。茶叶种植和制作历史悠久,有茶园2万余亩,尤其是精心培育的“陕茶一号”获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陕茶1号”作为陕西省首个、全国第九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新品种,具有芽叶壮、萌芽早、适应强、成分优、产量高五大特点,“陕茶一号”新产品具有“绿茶不伤胃、红茶好睡眠”的独特品质。在全国6个省示范种植,省内14个茶叶主产县区推广种植,开发了“陕茶一号”仙毫、“陕茶一号”仙茗、“陕茶一号”红茶等系列产品,积极参加“中绿杯”“中茶杯”“亚太茶茗”“硒水鉴茶”安康名优茶参评活动,获得中省市各类奖项达30余项,“茶旅小镇”影响力持续增强。

  

三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人文自然资源聚集,有“一庙、两树、三桥”和谢家院子、双龙溶洞等大批人文自然景观,冠名和保护的百年名贵古树12棵,天宝古村落被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环绕架设在马家河、方家河、香河上的三座小桥构成了古镇特有的“品”字形小街,保存完整的谢家院子独具秦巴古镇风韵,形成了双龙镇地域文化的重要标识。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坚持以乡村振兴为主线,聚焦“打造汉滨茶旅龙头,建设陕南康养名镇”目标,以农旅、茶旅、文旅“三旅融合”为路径,聚力乡村振兴示范镇、全域旅游名镇、特色产业重镇三个抓手,持续做靓陕茶1号、双龙景区、区域交通、生态康养“四张名片”,推动全域旅游创建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积极谋划全域旅游创建。坚持规划引领、高点站位,抢抓区委、区政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安岚高速公路通车重大机遇,主动服务融入安康城区—瀛湖—南宫山旅游黄金线路。围绕“旅游名镇”目标,深入挖掘文旅优势资源,积极发挥区域交通优势,打造“可循环、特色化、立体式”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实施省级下达双龙景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推进,成立专项攻坚团队,全力补齐短板弱项,对标对表打好全域旅游创建攻坚战,推动安岚高速安置社区建设项目、安岚高速引线建设、龙泉村产业园项目、安康极舟生态健康养老综合体项目、新农高园区民宿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为打造汉滨茶旅龙头、建设陕南康养名镇筑牢基础。

  

(二)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坚持茶叶主导产业不动摇,牢牢牵住“陕茶一号”这个“牛鼻子”,推动名优特产线下线上展销,围绕打造万亩“陕茶一号”茶叶示范园,集中精力抓好现有政策、项目、资金的衔接和落实,在主打绿茶的基础上,支持开发红茶、茯茶、白茶等产品,推动建成一批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茶叶产业园,新农高茶叶农业园区获得陕西“十佳休闲观光示范茶园”称号。依托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魔芋、中草药、八月炸、油茶、畜牧等优势产业,带动集田园观光、果蔬采摘、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区建设,促使农旅、茶旅深度融合,催化美丽乡村成为美丽经济。

  

(三)坚持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深入研究秦巴山生态文化和双龙镇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特色,挖掘双龙景区、“陕茶一号”、茶园观光、民俗体验、古树古桥古村落等文旅优势资源,积极开发富有双龙地域特色的茶旅、农旅、文旅文化,丰富双龙古镇文化内涵,逐步形成了以龙文化、茶文化为代表的双龙地域特色文化体系。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和乡村文化设施和文体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培育本土文化人才和民间艺人,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完善镇级文旅发展体制机制,支持景区、景点和民俗差异化发展,加快集镇老街改造,提高集镇管理水平,推动农贸市场、农家乐、旅游商品市场规范化,营造良好生态旅游环境。

  

(四)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扎实开展公路沿线、村庄主干道、农户房前屋后“三堆六乱”和马路市场综合整治工作,规范出店经营、占道经营商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严厉打击破坏辖区内生态资源的行为;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捕政策,巩固瀛湖库区双龙段网箱取缔、禁渔禁捕、水质保护成果。持续改善和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瀛湖湖泊生态保护正常化运转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大力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内外兼修”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村,为“三旅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三、几点思考

双龙镇农旅、茶旅、文旅“三旅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立足镇情实际,牢牢把握乡村振兴市级重点帮扶乡镇重大机遇,抢抓后疫情时代健康消费加快释放新机遇,积极跟进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创建,“打造汉滨茶旅龙头,建设陕南康养名镇”必然大有可为。

  

一是统筹推进两个环线建设。加快构建市域“大环线”。建议市级层面统筹规划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双龙镇创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和双龙生态度假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动安岚高速公路引线建设,落实安岚高速引线双龙集镇至景区祥龙谷道路提升改造,推动双龙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快融入安康城区—瀛湖—双龙—南宫山旅游黄金环线。积极完善镇域“小环线”。围绕全域旅游创建,向上争取谢坪村瓦屋片区至双龙社区连接线、新华社区天宝片区至谢坪村王沟道路建设项目,支持双龙社区(桂花山庄)旅游接待点和天宝古村落保护三期提升改造,打通“高速+国道—陕茶1号母树园—天宝古村落—双龙景区—谢坪王坡—集镇”旅游环线,把双龙建设成安康老百姓的“后花园”。

  

二是打造特色旅游产业体系。科学编制镇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旅游+农业”“旅游+茶叶”“旅游+文化”为重点,不断丰富“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以双龙镇留守儿童水墨画美术写生基地建设为契机,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管理,整合镇域各类资源,积极推进双龙镇农耕文化、茶文化和天宝古村落文化研学基地建设,将生态旅游和少儿研学游、特色民宿游有机结合,打造陕南特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支持休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等建设,实施一批集创意农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茶叶采摘制作、特色民宿接待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精品示范工程;深挖龙文化、茶文化、秦巴民俗文化内涵,打造富有双龙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支持发展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产业,打造区域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休闲旅游与农业、茶叶、文化、健康等元素融合发展。

  

三是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品质。合理布局和落实广场、停车场、旅游集散地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十里香河”和“龙泉小镇”规划建设,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植双龙特色的“生态康养基地”,落实双龙全域旅游接待中心、茶文化广场、茶博物馆、产业技术培训基地,以及“陕茶一号”母树保护园、科技馆、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坚持推动贸工农、产加销、茶文旅一体化发展,将双龙镇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名镇。

  

四是持续做好旅游宣传推介。精心策划系列旅游盛事,持续推出旅游文化季推介会、茶叶采摘及手工制茶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和文创项目,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信息化手段,讲好“双龙故事”,树立双龙精神文化堡垒,传播双龙镇乡村人文情怀,实施全域全覆盖式品牌营销,全面展示双龙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特色,不断扩大双龙镇茶旅、农旅、文旅“三产融合”发展影响力。

作者|刘鑫(汉滨区双龙镇 镇长)

来源:汉滨文旅,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咨询反馈
扫码联系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