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我市各大茶园的漫山茶树,依然在吐露新芽,连片茶山青翠欲滴,正在茶园里劳作的茶农,一说起六堡茶,就笑逐颜开。如今,穿越了1500多年历史的梧州六堡茶,正在成为致富黄金叶,实现了一片叶子带动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的初衷。2021年,按照中央、自治区对茶产业发展的科学谋划和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提
金秋时节,我市各大茶园的漫山茶树,依然在吐露新芽,连片茶山青翠欲滴,正在茶园里劳作的茶农,一说起六堡茶,就笑逐颜开。
如今,穿越了1500多年历史的梧州六堡茶,正在成为致富黄金叶,实现了一片叶子带动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的初衷。
2021年,按照中央、自治区对茶产业发展的科学谋划和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聚焦“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大关键环节,贯通产加销、融合茶文旅,促进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力争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为广西茶产业的“半壁江山”。
历史久远的六堡茶开始展新颜。
——随着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全面打响,六堡茶市场产销两旺,2021年我市六堡茶产量2.5万吨,综合产值110亿元;2022年1至7月,全市干毛茶产量达5307.02吨,与去年同比增长约20%。预计今年六堡茶总产量超3.5万吨,综合产值超160亿元。
——不畏困苦,自得其芳。六堡茶品牌价值一路攀升,“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7.64亿元,居广西茶叶类第一位,被评为2021年中国茶叶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和2022年最具品牌传播力的三大品牌之一。在即将举办的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举办“茶船古道·六堡茶发展高峰论坛”,助推六堡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六堡茶产业一步步改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后劲更加有力,发展信心更加坚定。
在这样一个新发展阶段,本报对六堡茶产业发展进行全面研究总结,进一步总结成绩,提炼亮点,鼓舞信心,探寻更多加快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路径。
1
图片
被寄予厚望的一杯茶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习近平
2022年开春,在长洲区摩天茶海项目基地内,一行行新种的茶苗遍布山野,沐浴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盛丰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准了六堡茶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投资开发建设“梧州摩天岭六堡茶海”项目,稳步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关明锋介绍,该项目已完成生态茶园种植约7000亩,计划到今冬明春再进行扩增,种植总面积达到8000亩以上。
去冬今春,我市全面启动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越来越多茶企、茶农和有关部门聚力做好生态茶园“绿色”文章,投入到茶苗培育、茶园建设当中。目前,全市已落实种苗近1500万株,具备种植条件的土地10万多亩,已种植茶苗8万多亩,茶园面积已达20.43万亩,创下我市茶园面积新纪录。
苍梧县六堡镇黑石顶生机勃发的六堡茶生态茶园。(资料图)
“按照茶园种植规划,我市计划每年新增生态茶园建设,到‘十四五’期末实现茶园种植面积100万亩,构建以苍梧县为核心区,藤县、岑溪市为优势区,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蒙山县等为拓展区的‘一核心两优势四拓展’六堡茶茶园建设布局,力争从源头上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黄凌说。
今年3月,藤县象棋镇党员与群众一起在罗文村六堡茶园种植基地开展义务种茶活动。彭进龙 摄
生态茶园建设是我市推进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央和自治区作出一系列科学谋划、提出一系列部署要求,为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茶产业的发展,为各地振兴茶产业谋篇布局。他在福建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以六堡茶为引擎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2021年以来,自治区主要领导刘宁、蓝天立来梧调研时均明确指出,六堡茶产业发展前景很好、大有可为,大力支持梧州把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
8月17日至1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强调,六堡茶是“小茶叶”“大产业”,梧州市要扩大种植面积,着力在科技、开发和销售上下功夫,加大六堡茶宣传力度,让“六堡”变“六保”“六宝”。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聚焦品味、品质、品牌等要素,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探索制定面向东盟的国际茶业标准,把六堡茶的高雅品质保护好,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培育打造特色品牌,努力把六堡茶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联农带农富农的重要载体,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国家、自治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六堡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农业农村部等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茶园建设、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等六个方面支持茶产业发展。自治区及有关部门出台《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广西六堡茶及特色优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我市乘势而上,加强统筹谋划,坚持系统思维,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推动六堡茶产业大发展、大提升。2021年12月8日,市委书记蒋连生在全市茶产业发展动员部署大会上指出,茶产业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也是梧州特色优势产业。在新时代推动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
推动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谓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围绕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半壁江山”的奋斗目标,我市成立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出台实施《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梧州市支持六堡茶茶园建设政策》《梧州市茶园种植“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措施,为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我市抓住重点、扭住关键,发挥“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三原优势,围绕“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个关键环节,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系统性谋划、产业链推进、品牌化打造,推动六堡茶产业规模化发展。
放眼梧州各地,茶山冒新绿,茶叶飘馨香,茶人采茶忙。六堡茶产业站在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传奇正在梧州成为现实。
2
走标准化道路的一杯茶
因地制宜给茶叶分级,成片、成规模地种植,科学管理,打出品牌。
推进茶种改良,提升茶叶质量,做出精品茶叶。
——习近平
位于苍梧县六堡镇四柳村的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内,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快速对茶叶进行分拣,再通过一系列制茶流程,实现茶叶加工全过程流水线作业,茶叶从鲜叶到成品“不沾地、不挨手”,在提高茶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还保留了传统农家茶的口感。
六堡茶有传统和现代两种制茶工艺,这两种制茶工艺生产出来的六堡茶口感不同,市场各有偏好,分别被叫作“农家茶”和“厂茶”。以往的农家茶都是纯手工制作,但生产效率不高。如何做到既实现自动化生产又保留手工制茶的口感呢?
“我们在生产环节上下功夫,研究改良生产设备。”自治区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创建人谭爱云说。以前每到茶叶收购和加工季节,厂里聘请30多位工人,一天也只能加工不到100公斤茶,不仅产业做不大,也无法实现带动更多村民致富的愿望。但是,市面上现有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属于现代加工工艺体系,无法做出农家茶的口感。
为破解效率和口感不统一这道难题,谭爱云找到在外地参展时认识的一家设备制造厂商,让技术人员按照农家茶的制作流程和口感对设备进行改良设计。经过一遍遍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2018年,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投资建成了一个年产50吨有机毛茶的加工厂及配套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和公用设施,并于当年年底投产。
“这条生产线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留了特定品质,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促进传统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苍梧县委副书记马士成说。如今,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村里200多农户增收致富。
这是六堡茶生产企业推进工业技术革新的一个实例。
苍梧县大营六堡茶专业合作社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记者 冼振宇 摄
面对产业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全产业链条不完整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差距,我市积极引导和推进六堡茶产业精深加工,健全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茶产业专门人才,全方位推动六堡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
建标准。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我市加快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完成编制并发布实施的六堡茶国家标准1项、广西地方标准18项,正加快研制六堡茶国家实物标准样,加快制定六堡茶适宜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标准、传统加工工艺和现代加工工艺标准、衍生产品标准、地域标准等各级各类标准,推进从茶树育苗、栽培管理、茶叶采摘、六堡茶加工、包装、贮运等各个环节标准化生产,实现从茶苗到茶杯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全覆盖。同时,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强化全市茶叶质量评定及管理,实现标准种植、规范生产、全程可溯。
精美的六堡茶外包装 (资料图)
强科技。我市谋划申报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从六堡茶品种选育繁育、种植、加工、品质化学、保健机理、仓储六大板块19个课题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8个科技创新目标。我市更是抓好六堡茶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谋划建设国家级六堡茶检测中心、六堡茶农业科技园以及六堡茶良种选育繁育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平台,加快筹建广西六堡茶研究院。在此基础上,我市建立六堡茶研究中心,重点抓好茶树优良品种选育、茶树高产栽培技术、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
育品牌。我市引导和鼓励茶叶企业、科研单位研发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建设六堡茶标准化生产车间,推动清洁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实施生产车间数字化改造,推进适应茶叶生产加工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究开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茶产业附加值,形成品牌效应。目前,我市已有SC认证茶企85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9家,培育发展出“中茶”“三鹤”“茂圣”“苍松”等一批优秀品牌。
建队伍。专业人才和产业队伍是六堡茶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去年以来,我市实施“三师”工程,大力培育一批制茶师、茶艺师、评茶师等专业人才,提高六堡茶权威认证和专业鉴定水平。通过“引将才、培匠才、借外脑”等方式,我市从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引进一批茶学专业人才,提升六堡茶产业的科研水平。我市开展涉茶人才调查,广泛收集六堡茶人才信息,并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制茶大师建立六堡茶产业专家库,目前全市已有约400名后备人才、50名核心专家。我市还大力培育具有传承技能、示范带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讲习所,传承传统技艺和茶文化。去年,我市举办六堡茶产业人才发展与品牌战略、茶园种植技术、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六堡茶外贸出口等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超3500人次,促进茶业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梧州市“茶船古道杯”六堡茶茶艺师技能大赛中,选手在比赛中展示茶艺。记者 朱元冬 摄
在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过程中,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茶企规模进一步壮大,人才进一步集聚,市场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3
显悠久文化的一杯茶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
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习近平
一条小河,缓缓流经苍梧县六堡镇合口街古码头。这里,就是“茶船古道”的起点。昔日的“茶船古道”熙熙攘攘,舟楫来往,是六堡茶运往外地的船运通道,承载着六堡茶悠久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六堡茶曾经光辉的发展历程。
“六堡茶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属黑茶类,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品质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在清嘉庆年间就被评为‘二十四名茶’之一。”梧州市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陈伯昌介绍说,六堡茶起初并没有具体名称,因产自六堡镇,故而称之为六堡茶。《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 ”。
在位于苍梧县六堡镇的六堡茶博物馆,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展示着六堡茶的历史和发展历程。老照片显示,晚清时期,300多万名华工为谋生远下南洋。六堡茶因可长期存放,还可消暑和缓解肠胃不适,成为在高温湿热环境下工作的华工们日常饮品首选。“受南洋华工影响,当地居民也渐渐喜欢上饮用这种茶。六堡茶在南洋的销售越来越好,成为著名的‘侨销茶’。”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梁威龙说。
六堡茶散茶深受市场追捧。(资料图)
出口需求量增长带动六堡茶产业在抗战爆发前达到高峰。据六堡镇87岁老茶人李旭秋回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堡镇及周边地区人家几乎都参与到六堡茶种植与制作当中,山上满是茶园。
“产茶季节,茶叶在六堡的合口街码头启程,先是用尖头船运送,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搬到大船上,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著名的‘茶船古道’。”梁威龙说。
专家研究认为,“茶船古道”是六堡茶的海上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粤港澳文化与南洋文化在此交汇,加深了地区间的交流与沟通。正是借助六堡茶,梧州增进了商贸、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获益良多。
因此,千百年沉淀下的六堡茶文化,成为梧州打造茶产业的重要“软实力”——
以新消费兴起为契机,推出淘宝·梧州特色馆、京东梧州特产馆,将梧州六堡茶打造成“网红美食”、广西特产行销全国和“一市一品”核心产品的同时,大型茶企还研发出了一批体现梧州特色、广西特色的六堡茶产品,举办了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梧州六堡茶民间斗茶大会等大众参与度最高的茶界盛事;
以“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为载体,打好开放合作“一带一路”“东盟”“东融”这三张牌,推动六堡茶行销全球;
2022年1月24日至26日,梧州六堡茶海报首次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告屏。(资料图)
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双依托,依靠“梧州六堡茶”区域公共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作为品牌双引擎,统一以“梧州六堡茶”形象对外宣传推广,带动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
以梧州日报社出版的《茶船古道》《图说茶船古道》等书籍为基础,对六堡茶和茶船古道历史文化的抢救性挖掘保护,并且通过提升六堡茶的文化附加值、扩大产业市场等办法,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广西特色产品影响力、增强六堡茶文化品牌竞争力。
从政府“独唱”到多方“共舞”,我市通过强树文化品牌和公共品牌,连接生产、市场、消费者,促进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历史文化六堡茶正沿“茶船古道”再次扬帆起航,续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4
引政银企携手的一杯茶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
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习近平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的产业基础全体系,包括产品标准的制订、扶持政策的实施、交易市场的活跃。
六堡茶是中国三大黑茶之一,然而在没有出台六堡茶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之前,我市广大茶企办理相关产品认证时,只能参照其他黑茶标准,这让梧州茶人一度感到“憋屈”。
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六堡茶茶企之间也曾展开严重“内卷”,围绕六堡茶老茶婆哪家正宗、渥堆加工技术如何规范等问题,行内争论不休,行外一头雾水。
政府部门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聚焦六堡茶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有关标准的缺失,政府利用“有形的手”积极采取措施。为健全六堡茶标准体系,我市集聚产业专家人才,组建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力争建立完善企业、地方、国家、国际四级六堡茶标准体系,从源头拉好准绳、定好规范。
近年来,我市还推进关键环节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提高茶叶种植、加工、仓储等方面的标准执行力度,支持企业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动六堡茶精深加工产品的清洁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六堡茶批号编码、冲泡品饮、场地环境、仓储要求、斗茶赛制等产业服务标准体系,切实解决六堡茶标准落后、传统工艺六堡茶缺乏标准等问题,让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标可依、有标必依。
评茶员演示评茶的部分环节。记者 冼振宇 摄
今年上半年,自治区层面助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喜讯也频频传来——
我市筹建国家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经由广西市场监管局、广西计量院、广西质检院、广西特检院、广西标准院等部门专家组成的自治区专家组论证评审并获通过,将尽快上报国家总局审批。
在广西市场监管局下达的2022年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中,《六堡老茶婆加工技术规程》《传统工艺六堡茶连续化加工技术规程》《六堡茶罐体渥堆加工技术规程》《六堡茶茶园土壤质量监测及调控技术规程》《六堡茶产品价值评估指南》《六堡茶(传统工艺)的质量分级》《六堡茶窖藏技术规范》《六堡茶精制加工企业规范》等8项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获立项。
政企携手,与茶相伴,风雨前行,共克时艰。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茶企面临不少困难。而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却通过紧抓机遇提升品质、拓展国内市场,2021年销量成功实现逆势上扬,比往年翻了两倍。该公司董事长李月梅在我市金融财税部门召开深化“银税互动”助企纾困交流会上动情地说,得益于梧州市税务局“一企一策”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年轻的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已顺利实现上规。
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的战略部署,有关部门用心用情协助和护航茶企上规入统发展壮大。市金融工作办公室联合梧州银保监分局、人民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全面落实“桂惠贷”扶持茶企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茶企申请成为名单制产品的入库企业,让更多企业能够享受优惠利率贷款。
同时,我市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产业分析和实地调研,对六堡茶特色产业创新开发“六堡茶贷”并纳入“桂惠贷”范畴,为市内从事六堡茶育苗育种、种植的个人和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及广大茶企争取尽可能多的优惠和支持。
“感谢政府推出这么好的政策,企业仅凭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就可以贷款,而且手续简单,我们一共获得了‘桂惠贷’贷款7000万元,节省利息支出142万元。”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祥说,得益于我市各种政策支持,去年企业营收1.7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36%,入库税费突破1100万元。
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享受的正是我市“银税互动”推出的纳税信用增值有关政策。市税务部门和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这一款纳税信用增值服务,可结合实际情况将诚信纳税、成长良好的茶企推送给金融机构,助力纳税信用变现融资信贷。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凭企业纳税信用获取贷款,既为六堡茶企业有效破解了融资难题,也实现了政银税企携手促发展的良性互动。现在全市已有10家金融机构与税务部门签订纳税信用增值服务的框架协议。在市金融部门与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的联合支持下,我市共为六堡茶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户放款200多户,惠及六堡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416户,为15家六堡茶企业提供2.54亿元财产综合保险保障。
我市还积极打造广西粤桂国际茶业交易中心,发挥稀缺的“交易牌照”作用,植入数字经济、融资担保、供应链金融等配套金融服务,多渠道解决六堡茶企业投融资难题。通过用好直接融资扶持政策,持续探索以各类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投资投入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六堡茶经营主体通过保险、发债、上市及股权交易融资等多渠道多方法,满足六堡茶产业多领域的资金需求和发展需求。
政企同心、银税互动、金融浇灌,赋能茶产业大步向前迈进。
5
促科技创新的一杯茶
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习近平
科技创新,是六堡茶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永恒动力源泉。没有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六堡茶产业的品牌营销、三产融合等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开拓创新的六堡茶企业,正以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实践姿态,践行着总书记这一“创新”金句,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发展态势。
树木葱茏的珠山,内藏“乾坤”——4000平方米的茶窖冬暖夏凉,为六堡茶发酵提供天然恒温恒湿的生物环境,让六堡茶形成香气纯正、滋味醇厚、独树一帜的茶韵。
这个茶窖,是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的陈化仓库,也是该公司创新茶叶加工技术的重要体现。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既有着悠久历史,又是勇于创新的茶企典范。该公司在1953年始建木板茶仓,1958年首创冷水渥堆发酵技术,近十年来又在发酵工艺自动控制技术、蒸压造型技术、窖藏陈化技术、槟榔香六堡茶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加上木板干仓对产品后期陈化储存的实践累积,形成“三鹤”六堡茶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2022年1至6月,该公司产值2.93亿元,产量1334吨,营业收入1.76亿元,“三鹤”品牌价值上升至4.53亿元,稳居广西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首位,各项业绩稳步向前发展。
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六堡茶生产线和发酵罐,开创了六堡茶生产从手工制作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转变的先河,在保持六堡茶传统风味品质的同时,推动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在国内首创的六堡茶发酵罐还获得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
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打造六堡茶文化馆,向参观者展示企业科技创新历程。记者 冼振宇 摄
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全自动智能茶叶发酵装置和塔式连续震动蒸茶装置,比原来的传统人工发酵缩短一半时间,使六堡茶生产加工逐渐脱离劳动力限制,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
科技研发“一掷千金”,产业发展“一日千里”。通过数字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提档升级,已成为梧州茶人的行业共识,也成为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在产业前端茶叶种植方面,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于翠平带领科研团队历时两年多,研制开发出六堡茶专用有机肥,推动低产茶园改造,促使六堡茶产量有效提升30%。她还和团队研发六堡茶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以草覆草、以草抑草的杂草防控技术,建立起六堡茶有机茶园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为我市生态茶园建设打下技术基础。“我们会继续努力,改变梧州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制约茶叶产量的现状,助力六堡茶种植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市引进人才、毕业于浙江大学的茶学博士,于翠平对六堡茶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在产业中端产品开发方面,茶企以创新求突破,在产品研发上发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研发出茉莉六堡、柠檬六堡等产品,提升六堡茶初尝适口感;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推出“槟榔香”“金花”等特色系列产品,引起品饮收藏热潮;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研发袋泡茶、速溶茶粉、红柑堡、小柑堡等时尚产品,俘获年轻消费群体;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在梧州、柳州两地市委统战部的牵线下,促成六堡茶与螺蛳粉跨界合作,实现从“六堡茶遇见螺蛳粉”到六堡茶与螺蛳粉“联姻”,在市场上引起不小的轰动,成功让六堡茶“红出圈”、火遍全球。
在产业后端市场推广方面,我市以扶持发展重点产业为中心,多部门多行业协调联动,推动文旅融合搭台、经济赋能唱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聚合发展效应。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开展六堡茶“六进”活动,举办“5·21国际茶日”全民饮茶、六堡茶网络直播、“非遗”来助力、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普及线上宣传等十个主要活动。梧州日报社自2019年倾力打造六堡茶民间斗茶大赛赛事品牌,通过党媒平台集聚业界精英,为弘扬六堡茶文化鼓与呼。由市商务局、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及梧州日报社共同打造的梧州六堡茶网上商城于2020年上线运营,今年1至7月,通过商城直播带货的六堡茶成交额接近50万元,成交量突破1000单。
梧州六堡茶在网上进行带货直播。(资料图)
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还与市市场监管局共同运作六堡茶产业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与市司法局等组建六堡茶产业律师服务团,与市税务局共建税收赋能综合服务中心,与市行政审批局共建梧州六堡茶产业政务公开平台等,形成加快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以创新驱动赋能,以“一盘棋”思想凝聚强大合力,六堡茶产业迎来加速发展的新格局。
6
助乡村振兴的一杯茶
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习近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苍梧县六堡镇广大群众来说,这是一个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九年前,在外务工的苍梧县六堡镇瑶族聚居村山坪村村民盘月梅返乡探亲,愁眉苦脸地向村党支部书记祝雪兰诉苦,说自己打工好几年,也攒不下什么钱,家里还是老样子,感觉生活看不到出路。祝雪兰劝她留下来,跟村民们一起种六堡茶,还向她承诺:“你只管把茶种好,茶叶我负责收购,我帮你销售。”
有了祝雪兰的鼓励,盘月梅打消顾虑,回乡创业。短短几年时间,盘月梅的茶园从2亩发展到现在的5亩,种茶年收入达10万元。
在祝雪兰的带领下,山坪村先后改造扩种六堡茶1000多亩,改造低产茶园300亩。2016年,山坪村依靠种植和加工六堡茶,摘掉了“自治区重点贫困村”的帽子。2021年,山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祝雪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山坪村依靠六堡茶产业发展实现了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也成为苍梧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的成功代表。
作为六堡茶的原产地,苍梧县积极抢抓机遇,用好自身资源禀赋,重点将六堡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进行打造。苍梧县委书记覃学海说,该县通过以土地入股等模式,吸引广大农民投身到六堡茶种植中,并制定茶园建设项目验收资金奖补工作方案,对县内标准化连片茶园给予种茶补贴,以奖补扶持资金让茶企、合作社与脱贫户、监测户及普通茶农之间形成资金利益联结机制,在带动茶农增收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除苍梧县之外,其他县(市、区)也结合各自实际,探索推动六堡茶等乡村产业做大做强的措施办法,努力把六堡茶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联农带农富农产业。经过不断探索,我市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构建起以农民组织为主体,企业与农民之间共融共生的联结机制,直接带动24万人受益,其中脱贫人口约3.5万人,增加收入近430万元。
秋日里,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一片勃勃生机。距离村委办公室不远处的鱼鳞坝,吸引众多市民游客从市区驱车前来玩耍、度假。“游客增多,村里集住宿、农耕体验、茶园采摘于一体的农家乐也发展起来了。”大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德冰说。从大中村到六堡镇街区不过1公里路程,晌午时分,人们到镇街上的大排档点一只茶叶蒸鸡、炒一碟茶叶虾,配上一壶农家六堡茶,茶趣十足。饭后漫步在镇街,大大小小的茶铺茶馆林立,大方好客的村民会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去喝茶买茶。
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六堡茶庄园住宿环境清雅,推窗可见茶山。记者 冼振宇 摄
“以前道路崎岖难走,从市区到六堡镇要六七小时,难以吸引游客。2020年国道355苍梧梨埠至昭平马江段的道路修通了,从市区到镇区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带旺了整个镇的人气,也带来了发展希望,成了六堡群众的‘致富路’。”六堡镇党委书记林柱雄说。近年来,六堡镇以国家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建设特色茶街、特色民宿、绿色观光茶园,实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项目,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在六堡茶核心产区,依托六堡镇各村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景”乡村振兴示范点,形成了以大中村—塘平村—四柳村—山坪村为代表的“百里茶廊”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2021年,六堡茶区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茶农人均收入1.1万多元。
路宽广,茶飘香。我市充分挖掘苍梧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和八集山庄、苍松茶园、双贵茶园“全国最美茶园”等资源,以及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茶企的历史文化及现代工业旅游资源,开展茶旅融合运营。客栈、餐饮、采茶炒茶体验等一批茶园观光旅游及茶企工业旅游为主题的茶文旅项目应运而生。
茶叶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大门,茶产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茶乡群众由此走上了产业带动增收致富的阳光大道。
来源:梧州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