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朵茶叶网,让您更懂茶【侵权删除】

设置首页|添加收藏|保存桌面|网站地图xml|Tags标签

安徽桐城小花茶:从“宫廷饮品”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茶叶新闻

雨后初晴,位于皖南山区的安徽桐城小花茶生态示范园里,茶农们正在修剪通风道,清除茶园中的杂草、枯枝落叶、病叶、弱枝等,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喷施石硫合剂进行封园,全面防治多种茶树病虫害,减少来年病虫发生基数。“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桐城人对茶的情感有历史和文化的渊源。桐城茶早被桐城历代文人写进了诗里、

安徽桐城小花茶:从“宫廷饮品”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雨后初晴,位于皖南山区的安徽桐城小花茶生态示范园里,茶农们正在修剪通风道,清除茶园中的杂草、枯枝落叶、病叶、弱枝等,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喷施石硫合剂进行封园,全面防治多种茶树病虫害,减少来年病虫发生基数。

“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桐城人对茶的情感有历史和文化的渊源。桐城茶早被桐城历代文人写进了诗里、歌里,现代人更是拎在手上、挂在嘴上、藏在心里。昔日桐城小花茶也已从“宫廷饮品”变身成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桐城小花茶为历史名茶,属皖西兰花茶品系,绿类茶,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西北部的龙眠山。龙眠山属霍山山脉东南走向的支脉,峰高谷深,野生兰草充盈山坡。茶区多为砂壤土,PH值5-6.5,适宜生产优质茶。

桐城种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桐旧集》载:鲁山公(明朝大司马孙晋)宦游时得异茶籽,植之龙眠山之椒园。由是,椒园茶与顾渚、蒙顶并称,跻身“贡品”之列。后因其冲泡后形似初展花朵,又有兰花香,更名为“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旧时在谷雨前后开采,使用无性系良种后开采期提前到清明前,选一芽一、二、三叶,壮实、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提香等工序精制而成。桐城小花茶具有独特的“色翠汤清,兰香甜韵”品质特征,外形舒展,色泽翠绿,形似兰花;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鲜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匀绿明。产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桐城风物记》亦载桐城小花“品不减龙井”。旧时桐城人品茶讲究色香味形俱佳,有“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之爱。

“桐城小花”茶,1986年被评为安徽省名茶,1998年获98'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称号,2007年获“中茶杯”一等奖,分别在2010年第五届、2012年第六届中国(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获“安徽十大品牌名茶”称号,2013年,“小花”牌桐城小花茶被列入“国礼徽茶”系列,2015年、2017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桐城市茶产业涉大关镇、吕亭镇、黄甲镇、唐湾镇、青草镇、龙眠街道、文昌街道7个镇(街道),约1.1万户、4万茶农。

近年来,桐城市牢牢抓住发展山区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历史机遇,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推动桐城小花茶高质量发展。该市茶园总面积达到6.75万亩,总产655吨,一产产值达到4.4亿元。茶产业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茶叶综合产值10.7亿元;三品认证面积5.25万亩,清洁化加工厂29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省级示范合作社各1家,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超9000元。开展职业农民培训,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种茶土专家”被茶企、合作社或其它社会组织聘用服务茶农,成为茶产业致富带头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显著。

据悉,“桐城小花”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安徽省首批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邱学军?汪令建)

来源:中国新w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咨询反馈
扫码联系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