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闽北日报头版报道《政和致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添动力——风过茶香飘千里》。 通过在2023中国国际茶业投资贸易博览会上接洽后,9月17日,政和县茶业发展中心招引一批厦门客商到政和骏皓生态茶业考察调研,现场达成一笔交易。 这是政和县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
9月19日,闽北日报头版报道《政和致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添动力——风过茶香飘千里》。
通过在2023中国国际茶业投资贸易博览会上接洽后,9月17日,政和县茶业发展中心招引一批厦门客商到政和骏皓生态茶业考察调研,现场达成一笔交易。
这是政和县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政和是中国白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之美誉。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从事种茶农户占75%以上,涉茶企业913家,茶产业已成为政和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政和县立足茶产业,出台做大做强茶产业实施方案,建立县领导挂钩重点茶企制度,引进瑞和、茶是康、罗金山茶旅康养等2亿元以上茶产业项目6个,县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基金,全面实施现代茶业发展、厂房清洁化改造、绿色高质高效、种质资源保护等项目,通过实行科技赋能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和白茶”品牌竞争力、解决茶企融资难题等扶持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政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搭建平台科技赋能茶产业“升级”
“感谢县里的茶科技服务公司,帮我们引荐武夷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合作建设了这套智能茶叶萎凋房。”9月4日,政和县闽辉名茶有限公司智能茶叶萎凋房内,总经理叶昌飞正在查看茶叶萎凋情况,他介绍,房内设备不仅能自动上架、晾青,还能模拟日光环境,实现智能化控温、控湿。“投入使用后,每个厂房日均最高可萎凋1.3万公斤茶青,产能提高近1倍。”
为强化科技服务,赋能茶产业转型升级,政和县成立了茶科技服务公司,搭建了全省首个科特派集中派驻管理平台,按需选派、双向选择,从高校、科研院所、省、市及政和县事业单位中遴选专业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入驻茶企,为茶企精准提供“管家式”服务。目前,平台已招引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福建农林大学、浙江大学、台胞服务团队等74名专家入驻。
与此同时,中国白茶研发中心、国家茶叶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工作站落地政和;政和白茶内含功能性成分及保健功能研究分析3条成果发布;福建省首个“原生茶树种质资源野外定点观测站”在政和建立,并将太空搭载的政和白茶种子移交省农科院选育,开辟茶树品种选育新路径;深化与中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推进茶叶加工、仓储等技术攻关,有力推动白茶酒、白茶饮料、白茶牙膏、白茶面膜等茶叶衍生品投产销售。
规范标准提升品牌竞争力
日前,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带领政和白茶系列团体标准编制项目组及政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和县茶业发展中心等工作人员,赴德化考察“政和白茶”器皿实物样,了解茶器具的器型、规格、材质、外观设计,为政和白茶系列团体标准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政和白茶品类多样,此次标准的制定规范了政和白茶的冲泡及茶器皿的使用,能更好地展示政和白茶的口感、香气,让各类政和白茶还原本味滋色。”政和县茶业协会会长余步贵表示,相信标准在未来的推广使用,将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提升政和白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有效带动企业增收,促进政和县茶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政和白茶品种增加,原标准存在保护品种不全、部分指标不适用等问题。从2021年开始,政和县市场监管局启动《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在原有白毫银针、白牡丹2个品类的基础上再增加贡眉、寿眉、压紧白茶等3个品类,并针对水分、碎茶、粉末、灰分、水浸出物等多项理化指标进行了修改。目前,《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国家标准修订工作进展顺利,待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
面对竞争激烈的茶产业市场,政和县在提升茶叶标准的同时,持续强化政和白茶品牌宣传,连续举办十一届政和白茶斗茶赛、五届政和白茶开茶节、三届518藏茶节、两届中国白茶大会,编撰《解惑政和白茶》书籍并积极推广使用,冠名政和白茶高铁列车,组织茶企到山东、厦门等地参加茶博会,推动政和白茶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优化服务解决茶企融资难题
日前,政和县善源白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泽滨向政和县农信联社申请的“仓单质押贷款”50万元到账,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这是政和县农信联社为支持当地茶产业发展而推出的一款专属产品。
去年以来,政和县农信联社为县域茶农、茶商、茶企累计发放贷款4658户、余额5.04亿元,其中,白茶仓单质押贷款31笔2055万元。
政和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说法,白茶储存几年后上市,味道更好、销路更广。正因为白茶的这种特性,对茶企的资金周转要求更高。
为了满足茶企的融资需求,近年来,政和县加强政银企对接,人民银行政和县支行引导各商业银行开展政和白茶贷专项行动,全县各金融机构依托中国白茶城完善的检测、评估、仓储体系,针对“三茶”领域的融资需求,创新推出“茶易贷”“三茶贷”“福茶贷”等系列信贷产品,各类经营主体凭借茶技艺传承人、制茶师、茶艺师、茶叶科特派等身份及绿色认证、生态评定等证书,可按等级资质获得相应额度的贷款授信,并享受利率优惠。截至目前,全县50户茶技艺传承人等经营主体获得贷款1691万元。
◎9月21日,闽北日报七版大篇幅报道《一片叶子的延展——政和县统筹“三茶”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政和县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在延伸茶产业链条上下足功夫,积极探索“茶业+”模式,结合文旅、竹产业等当地特色产业,以文化赋魂提升茶品位,以科技赋能做优茶品质,以产业赋力打响茶品牌,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和白茶”高铁冠名列车。阮倩敏摄
“茶业+文旅”乡村因茶焕发新活力
9月11日,一群来自河南的茶友寻着茶香来到政和隆合茶书院。隆合茶书院集观光体验、科研实践、教育培训、技艺传承于一体,今年,已接待国内外茶友1500多人。
近年来,政和县探索“茶业+文旅”的发展模式,深入挖掘新娘茶、茶灯戏、当酒茶等本地特色茶文化;修复“龙焙贡茶”遗址和多条茶盐古道;策划推出“茶学游”“游古村、看茶艺”等茶旅路线,把中国白茶城、中国白茶博物馆、锦屏茶盐古道等纳入茶旅线路;位于政和高山区的云根茶业公司,开展高山白茶寻茶之旅、茶学游等活动,吸引一批批茶友走进政和,前来游学。同时县里加快推进罗金山茶旅康养、瑞和茶庄园等茶旅融合项目落地。
“茶业+文旅”带动乡村振兴。著名茶村锦屏村“万新丰”农家乐老板吴芳德介绍,来锦屏村的游客大都奔着锦屏村的茶叶而来,客人比去年翻了一倍。锦屏村党支部书记徐榅周说,为满足需求,村里办了3家农家乐、1家民宿,目前又在对3家民宿进行改造。
▲政和县组织茶企参加2023中国国际茶业投资贸易博览会陈勋摄
“茶业+竹业”产业融合彰显地域特色
9月8日,在厦门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茶业投资贸易博览会上,采用木桁架结构搭建的政和白茶展馆,融入茶、竹等政和县特色元素,打造自然雅致的茶竹空间,茶友、茶商切身感受到政和茶、竹的特色文化。
简约雅致的茶竹空间,鲜爽醇厚的政和白茶,让两大产业完美融合。
在福建省祥福工艺有限公司,今年接到最多的订单就是茶竹空间。在该公司竹茶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呈现出自动化、标准化、高效化的现代工业样貌,一块普通竹板材,经过高频组装机、雕刻加工中心、砂光机、榫头机等新设备的流水加工成为一块块精致茶盘走下流水线。近年来,该公司结合当地茶产业特色,独创“竹茶共同体”文化,推出全茶竹空间,将中国几千年竹工艺文化与茶文化高度融合,设计开发竹制茶具品种超过220个,拥有157项专利。
“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茶具是鉴赏和品饮茶汤的媒介。政和拥有丰富的茶、竹资源,发展茶竹产业融合优势巨大,茶室可用竹子装饰,泡茶则需要竹茶盘、竹茶器、茶桌椅等,政和县由此延伸出“茶业+竹业”产业化联合体,生产出茶竹结合的创新产品,探索茶竹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政和县茶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赴德化考察“政和白茶”器皿实物样黄洁摄
“茶业+”衍生更多茶业新业态
政和是“中国白茶之乡”,有茶园面积11万亩,是因茶得名第一县,素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之美誉。
8月31日,在政和县骏皓生态茶业有限公司,1500公斤政和白茶正在装车,准备发往位于河南省上蔡县的福建省桐珍茶业有限公司。这批茶叶将加工制成政和白茶茶味饮料。
“政和白茶茶味饮料有原味、蜜桃味等四种口味,主要销往内蒙古、陕西、新疆、安徽等地。”福建省桐珍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子建介绍。政和白茶茶味饮料是该县“茶业+”的新业态之一。
▲澄源乡石仔岭茶山叶林建摄
茶产业链的延伸并不止步于此,“茶业+酒”“茶业+日化用品”等模式应运而生,政和县探索研发的白茶酒、白茶牙膏、白茶洗发水、白茶沐浴露等衍生产品陆续上市。“茶业+”模式的拓展,让更多农民受益。全县从事种茶的农户占75%以上,2022年农民户均增收1600元以上,茶产业是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2023年,政和白茶品牌价值突破60.58亿元,位居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第54位。政和县四年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被授予“全国2022白茶产业统筹发展先行县域”“2022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称号。
来源:闽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