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能助消化,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大多在饭后饮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称为消饮食、消积滞、消宿食等。元代吴瑞《日用本草》就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
饮茶能助消化,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大多在饭后饮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称为消饮食、消积滞、消宿食等。元代吴瑞《日用本草》就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的记载。
这足以说明茶是一种帮助消化与调节脂肪代谢的饮料。消食的作用从广义上讲,是指对整个消化系统的作用。茶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是很复杂的,例如:茶碱具有松弛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能减轻胃肠道痉挛而引起的疼痛;咖啡碱则能刺激胃分泌,有助于消化食物,增进饮食。但茶中的咖啡碱不同于纯咖啡碱对胃的刺激,茶中咖啡碱被茶红素的化合物所中和,形成结合物,在胃中的咖啡碱失去了活力。因此,患有胃溃疡的病人饮茶亦无害,反而茶多酚一类还可对胃肠道粘膜起收敛、保护作用。国外学者亦认为,饮茶能助消化,因胃中消化液减少,可缓解肠胃和肌肉的紧张,镇静肠胃蠕动;同时有保护胃肠粘膜作用,有利于肠痿、胃痿的治疗。另外,饮茶可加速胃液的排出,胆汁、胰液及肠液分泌亦随之提高。这些功能都是因饮茶而起,古时传下的饭后饮,助消化,减轻食管不适之说,证明具有充分的道理。
茶叶所具有的上述作用,决定了它能用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例如:据《串雅补》一书载,治积胀,用“茶叶五钱,青盐一钱,洋糖、三棱、雷丸各三钱为末,将上盐、糖煎好后,入三味调匀,每服三钱”。又如,近代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用红茶5克,放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浸10分钟,调入适量蜂蜜、红糖,趁热频饮服用,饭前为佳。此外茶可通便,又能止泻,确实可以呈现双向作用,这与茶中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有关。
茶的消食作用,最可称道的可能还是消油腻与解膻腥。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是个喜欢吃肥肉油腻的人,如今在食谱上还有个以肥烂著称的“东坡肉”呢。吃了肥肉,不吃茶是不行的。
在东坡诗中,就有“初绿厌梁肉,假此雪昏滞”等句可证。明朝谈修在《滴露漫录》中还曾写到,茶叶是中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必需品,“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茶叶才能在这些以肉食为主的游牧地区得到畅销。故《本草纲目拾遗》说“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清代名医王孟英也说:“茶可消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