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和普洱茶,都是黑茶家族的主要成员。11月4日,2020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系列活动“六堡茶对话普洱茶—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邕举行。普洱茶圈重量级嘉宾在会上道一声“六堡茶老哥,你好”,拉开两位黑茶家族主要成员间的对话。这位重量级嘉宾,是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
六堡茶和普洱茶,都是黑茶家族的主要成员。11月4日,2020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系列活动“六堡茶对话普洱茶—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邕举行。
普洱茶圈重量级嘉宾在会上道一声“六堡茶老哥,你好”,拉开两位黑茶家族主要成员间的对话。这位重量级嘉宾,是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
陈勋儒说,茶是公认的健康饮料。这一片叶子,深深影响了世界。普洱茶和六堡茶都属黑茶家族,而六堡茶是我们普洱茶的老兄,在这里他要说一句:“六堡茶老哥,你好”。
原来,六堡茶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作为中国历史名茶,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就以“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和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在清朝中后期,六堡茶就已远销东南亚国家并深受当地华人喜爱,是知名的“侨销茶”。
产业发展绕不开产能话题。陈勋儒说,现在我国茶叶产业存在40万吨过剩产能,其中有很多属黑茶。在考虑发展时,一定要注意这一问题。同时也应看到各种茶有不同的消费群体且都在扩大,黑茶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扩大消费群体、发展好保健延伸产业链,是普洱茶和六堡茶共同努力的方向。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表示,普洱茶的原产地普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六堡茶的原产地梧州是“茶船古道”的源头。六堡茶在清代中后期通过珠江口远下南洋,演绎了“茶船古道”的美誉传奇。
近年来,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日益扩大。2019年,全市通过SC认证的茶企有75家,综合产值68亿元。六堡茶产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此次论坛,更好地为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把脉号诊、建言献策,让普洱茶、六堡茶不断开创更辉煌的明天。
当天,一批茶界大咖还在论坛上就茶马古道文化挖掘对茶船古道的弘扬发展有何借鉴意义、六堡茶与普洱茶共性与个性等5个议题进行对话,对六堡茶和普洱茶的产业进行深度分析,为六堡茶发展提供新思路。
喝一口红浓醇陈的好茶,讲一讲茶叶、产业背后的故事。当天,与会的数位茶界大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纵论六堡茶的现在与未来。
好茶也怕巷子深
访谈专家:邵宛芳(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原院长)
初识六堡茶,是十余年前邵宛芳刚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黑茶科学家岗位专家时。她到访梧州,让她感到震撼的是,梧州中茶的老茶厂就建在码头边,制好的茶叶顺着江流就运送出去。那一刻,茶船古道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随后在参观茶厂中,看到一筐一筐的茶叶储藏在防空洞,她感慨着广西人民的智慧,这种理念对后期的存放是非常有益的。各个茶厂自动化发酵罐发酵也给了她深刻印象。“六堡茶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作为黑茶岗位专家,邵宛芳对黑茶家族有着特别的亲切感,“六堡茶和普洱、安化黑茶有着共同品质特征,经过发酵后,汤色红亮,吸引眼球,而且都有消食解腻的功能。”
云南的普洱茶产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相比之下,六堡茶还在起步阶段。对于六堡茶接下来要走的路,邵宛芳认为一是要加大宣传。任何一个产品再好,也需要扩大知名度,所谓“好茶也怕巷子深”,要想方设法加大对六堡茶的宣传。
其次,理论研究要跟上。“普洱茶这几年之所以这么火,与科研团队做了许多功效的研究分不开。所谓口说无凭,保健功效还需数据支撑。科研结果拿出来,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展示给大家看这些降脂减肥功能。有数据的支撑,消费者的接受度就更高了。”
在产品的开发上,还要更多样,比如要设计得携带方便;开拓出饮料、小砖茶等更多样更时尚的产品,吸引年轻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群体。
让六堡回归品饮属性,平民消费
访谈专家:石一龙(中国普洱茶独立批评学者、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好的东西都是花时间去等待的。”十几年前,石一龙买了一款六堡虫屎茶,陈、老的口感让他惊艳。他还在一位香港老先生那,喝到了一款“颜奇香茶”,是老先生50多年前从广西买来的,陈味明显,茶香扑鼻。
好山好水产好茶,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充沛的雨水,给了生长其中的六堡茶先天的优势,构建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六堡茶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仓储。“过去因为碰到一些老六堡茶,仓味比较明显,感觉不太干净,喝了会不舒服。储存时湿度过重,加速茶叶的陈化,品饮属性就不太完美。这些年,六堡茶产业开始了蓬勃发展,制茶企业、商家,开始注重去建立完整的品饮体系,做学科研究,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
好的工艺,好的仓储,会让爱茶之人对一款好茶充满期待。石一龙表示,“六堡茶有独特的槟榔香,有很好的产品属性,也涌现出了许多成熟的茶企,加上这样的活动助推,六堡的明天肯定会更好。”
“与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相比,六堡茶更具有平民属性、消费属性、家国属性。”六堡茶曾经是乔销的产品,出口到马来西亚等地区。现在国内消费市场巨大,带来了特别的机遇。石一龙说,“要做大家能消费得起的平民茶,这是这个产业发展的群众基础。不要相信炒作的天价茶叶,要相信你买得起,喝着好的茶叶。”
“让六堡回归品饮消费,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六堡茶。”石一龙希望产业里既要有标杆性的产品,也要有平民消费的东西,这样才能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多下功夫研究,让六堡茶走得更远
访谈专家:陈永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学术与宣传部部长,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应邀参加斗茶大会,陈永昊特别高兴,这代表着六堡茶正在蓬勃发展。
“近几年来,全国六大茶类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在传统的陈旧观念中,黑茶功效是好的,消脂去油;但要论起口感香气,恐怕不是那么好喝,不是那么好闻,茶叶的原料品质不是那么高。”陈永昊表示,其实经过这些年发展,一方面茶叶品质上去了,大家都用好的茶叶来做黑茶;另一方面,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包括六堡在内的黑茶,已经变成好看好闻好喝的健康之饮。”陈永昊说,特别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通提高,常常担心营养过剩,因此被称为健康茶的黑茶可谓生逢其时。
更难得的是,六堡还有销售优势。“比如占茶界半壁江山的是绿茶,但是地方绿茶走到其他区域销售是不容易的,因为各地区都有绿茶。但是黑茶有跨区域销售的优势。”
茶叶是脱贫致富的好产业。广西六堡黑茶,既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又有政府的支持和重视,还是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健康茶饮,发展空间潜力巨大。“不能光梧州人喜爱六堡茶,广西人喜爱六堡茶,这还远远不够,要让全中国人民也喜欢六堡茶。很多国家也喜欢黑茶。我们也可以吸收借鉴其他生产黑茶的兄弟省市的经验,特别是营销方面的经验。”陈永昊表示,六堡茶要走向全国市场、世界市场,还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再深入研究。
“六堡茶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但市场份额还需要逐步扩大。像这样的斗茶大赛,既是提升品质、交流经验的机会,也是拓展市场向外营销的平台,希望梧州、希望广西,这样推广六堡茶的活动能够再多办些!”
慢慢爱上六堡茶
访谈专家:杨凯(晨光出版社编审,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
杨凯是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副会长,知名的普洱茶领域作家。13日,他却告诉记者:他喝六堡茶蛮多的。
普洱茶专家不爱普洱茶了?也不尽然。杨凯说,黑茶类经过存储后味道转变很大,很多人喜欢这种存储过后的味道,爱喝老茶。但现在市场上普洱老茶的价格太高了,比如一饼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红印普洱茶,售价已经高达100多万元。
“一饼300克,一公斤就超过300万元了。”杨凯说,很多人舍不得喝,转而发现存储多年的六堡茶味道也很不错,于是开始追六堡茶,发现了六堡茶的好,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杨凯也是这样,慢慢爱上六堡茶的。
爱茶,然后知茶。“早期的六堡茶,更多的是劳动人民在喝的茶。”以研究普洱茶历史而知名的他,现在说起六堡茶历史也是侃侃而谈。他说,100多年前有很多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矿上务工,六堡茶价格不高,许多矿主就一筐一筐地买来给工人喝。六堡茶因此慢慢地在东南亚流传起来,马来西亚直到现在仍有一些以前的六堡茶留存。
新中国成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一些原因,梧州的六堡茶“走出去”出现了困难。于是,市场上出现了香港、澳门地区制作的六堡茶,泰国、越南等国家制作的也有。
“这些非六堡传统产区的茶,细究起来原料、产地其实不算‘正宗’。”杨凯说,但是,它经过多年的存储已经变成老茶,口感获得了不少认可。很多人喝起这个茶来觉得不错,会去了解它的文化内涵,进而追根溯源追到广西梧州来。这些,对六堡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杨凯看来,六堡茶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上升期。这个阶段中很多人会自己买六堡茶来收藏,六堡茶的铺货量会比较大。普洱茶也有过这样的一个大量铺货期。但是,普洱茶在2007年遭遇瓶颈,价格出现很大的跌幅,后来又恢复并创下新高,之后大家就更为注重质量了。
“普洱的发展路径和2007年的遭遇,六堡茶都可以借鉴,好的学习,不好的避免重蹈覆辙,让未来的发展之路走得更顺利。”他说。
讲好文化故事,从日用品成为艺术品
访谈专家:杨文标(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总裁)
“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是潮汕地区的一句俗语,可见该地区人们的爱茶程度。典型的潮汕人、深圳华巨臣实业集团总裁杨文标,爱茶也不遗余力传播茶文化。他在2008年左右首次喝到六堡茶时就认定:这是个好茶。
那时候,在深圳茶圈还没什么人知道六堡茶。在黑茶中,人们还一心追捧普洱茶和安化黑茶等品种,六堡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俘获”杨文标的味蕾。“茶汤红亮、香,喝下去后口感独特,身体还会微微发热,对身体好。”这是杨文标对六堡茶的第一印象。透过这些特性,他看到了六堡茶所具有的价值和市场潜力。
在此后的时间里,杨文标到过六堡茶源产地梧州作进一步考察,了解了更多六堡茶的文化和制作工艺,还通过华巨臣茶博会把六堡茶介绍给更多爱茶人士。
“现在六堡茶走出梧州、广西,走向了全国,在海外销售得也很多。”他说,六堡茶有着较好的投资增值性,广西、东南亚地区已经有较长的六堡茶收藏历史。
知茶、爱茶,自然希望六堡茶越走越好。在采访中,杨文标从政府扶持、品牌发展、文化内涵挖掘、标准建立、科技及人才支撑等方面,一口气为六堡茶发展提了7个建议。
“茶叶没文化时是日用品,有了文化后就是艺术品。”杨文标建议,广西以政府之力推动六堡茶品牌和茶企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把六堡茶的故事讲好。像普洱茶、大红袍声名远扬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文人墨客的追捧。六堡茶可借鉴这种成熟的做法,请文化大家写关于六堡茶的书和文章、创作有关画作,借着名人的名气传播自己。同时还要有科学研究、数据的支撑,支持人才引进、有关研究和论文成果发布,为六堡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不跟风,坚守自身特点和价值
访谈专家:刘勤晋(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大半生都与茶打交道的刘勤晋,主编、参编了大量制茶教科书。他研究普洱茶制茶30多年,和六堡茶也有着不解之缘。
他的曾祖父在清朝光绪年间任梧州知府,在梧州去世。在刘勤晋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人身体不舒服,他的祖母就会拿出一些茶来泡着让喝,说:这是曾祖父在梧州做知府时留下来的,喝了对身体好。这个茶,就是六堡茶。
正因这些原因,刘勤晋对六堡茶有着非常深的感情。当看到本届斗茶大会参赛企业和选手有111家,参赛茶样总计289个时,他感触很深,高兴之余也略有担心。他说,六堡茶曾经是侨销茶的主要品种,在国外卖得很好。后来普洱茶强势崛起,关于六堡茶的声音也小了许多。现在一些六堡茶甚至出现“普洱茶”化的现象,喝起来是普洱茶的风格,这是不对的。六堡茶传统的工艺是陈化3年,有的厂家存不够三年;还有厂家拿绿茶改成六堡茶。这些做法不可取。
普洱茶是好氧发酵,六堡茶是厌氧发酵,这是两种茶最大的不同。厌氧发酵,会产生一些厌氧的微生物,比如酵母菌、双歧菌、乳酸菌等,这些厌氧微生物代谢后的产物,对帮助消化、改善肠胃功能有帮助。
他表示,六堡茶有其自身特点和价值,要保持自己的特点不要去跟风,不要成为广西的“普洱茶”,要守住“红、浓、陈、醇”的特点。坚守产地认证范围,守住原料茶种范围、特定制作工艺这些传统,让六堡茶厌氧发酵带来的功效特点继续发扬光大。
他说,振兴茶经济,还要把好的品牌擦亮。六堡茶是很多海外华人的思乡之味。对于六堡茶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六堡茶几百年来在中国海外华人心中的美好记忆。
来源丨南国早报 记者 刘冬莲 佘鸿雁/文 苏华/图
注: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