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到国家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如此巨大的落差,常宁,怎样实现的软着陆?起落之间,绿色引航。近年来,常宁市持续加快产业、生态和民生转型,走出了一条循环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崛起的崭新之路。如今的常宁,荣膺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湖南茶叶十强生态产茶县、湖南省优势区域
从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到国家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如此巨大的落差,常宁,怎样实现的软着陆?
起落之间,绿色引航。近年来,常宁市持续加快产业、生态和民生转型,走出了一条循环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崛起的崭新之路。
如今的常宁,荣膺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湖南茶叶十强生态产茶县、湖南省优势区域建设重点县的桂冠。截止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高山有机茶园8.99万亩,其中通过欧盟有机认证、美国NOP有机认证及国内有机认证的基地面积有3.5万亩,春茶年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200吨左右,占衡阳市春茶总量八成以上。
(“有色”常宁转型“绿色”常宁)
茶区变景区、茶园变乐园、茶山变金山,实现了产业强、百姓富、乡村兴。八万余亩茶叶的绿波,浩荡着常宁新晋支柱产业的春意。
常宁茶叶,唱响了绿色的大风,绽放了又一个春天。
绿色崛起 政策赋能 推进产业兴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常宁之变,在于观念之变。地处南岭山脉腹地,这是常宁地理的劣势。海拔高、土质好,这是常宁生态的优势。优劣的转换间,常宁,找准了绿色崛起的路径。
(常宁蜕变为中国有机茶之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县)
早在西汉时期,常宁人民就开始种茶制茶,出产的“常宁塔山”茶在北宋时期列为贡品。常宁塔山茶的核心产区位于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常宁市塔山瑶族乡。塔山群山如海,负氧离子含量多达2.7万个/cm3,加上气候温润多雨,土壤腐殖质丰富,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生产的常宁塔山茶,滋味醇厚爽口,叶底嫩绿明亮,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上佳高山有机茶。
发展茶叶产业,推动产业扶贫,加快乡村振兴,成为了常宁绿色崛起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2013年,常宁市就出台了加快发展茶叶产业的实施意见,2020年,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进行了修订并再次下发。由此,茶叶产业,成为了常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力“助推器”。
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业产业发展,专门成立了茶叶产业发展服务组予以重点扶持,引导全市茶叶产业发展和茶叶品牌建设。还设立了茶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确定了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的激励标准。近年共计投入了近2亿元的茶叶产区改造资金,培育出了集茶叶种植、管培、采摘、加工、销售和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茶叶年综合产值达6.32亿元,共计带动常宁1.98万人就业,茶农人均年增收达3500元。
(塔山瑶族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
为做大茶叶产业,常宁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年来,共引进茶企3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5家,建成茶馆43家、实体店与网店156家。全市形成了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的方阵。同时,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开展了深度合作,在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技术培训、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得到了科研院所及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与保障。
政策的引领,使得常宁市茶叶产业规模得以不断壮大。全市新发展高标准有机茶园7.5万亩,改造老茶园1.5万亩。每年按照新建茶园不少于5000亩的速度,尽快形成10万亩高标准有机茶园的规模。
并已开发出了绿茶、红茶、黑茶系列产品,形成了茶叶洗发水、茶叶美容面膜等衍生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链。
(设备领先的加工厂)
一方面是促进,一方面是严控。立足茶叶主产区集中在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塔山瑶族乡的优势,常宁市始终坚持生态有机标准,严控化肥农药使用,推广有机肥料和人工除草及频振杀虫灯、黄板等物理灭虫,把 “高山、生态、有机”确定为茶叶品牌建设的主题。目前,全市通过有机认证的企业已有14家,通过有机认证的基地达到3.5万亩,8家生产企业通过SC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
夯实基脚,是为了更高的崛起。经过持续的引导,常宁茶叶开始一飞冲天,不仅形成了“一县一特”、“一乡一品”的特色版图,而且打造出了常宁高山有机茶的品牌方阵。
(茶叶产业已经成为今日常宁的“绿色金矿”)
规模大更需品牌响。常宁市多措并举推广品牌。首先是整合常宁茶叶品牌,形成常宁茶叶统一公共品牌,并申请地理保护商标,统一形象宣传。其次是组织企业多方参赛参展,举办“品茗怀祖”“登天堂山、赏杜鹃花、品塔山茶”“春茶采茶节”等活动。目前,茶叶品牌已获得湖南省优质茶、杭州茶叶国际博览会“优质奖”、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湖南省茶博会金奖、中茶杯名优茶大赛一等奖、亚太茶茗大赛金奖、澳大利亚国际茶博会金奖等51个省级、国家级和国际权威赛事奖项。
幸福常宁 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对常宁的茶企而言,对主产乡镇而言,茶叶,不只是一条脱贫致富的产业,而且是一盘乡村振兴的大棋。今天的常宁茶企,已经链接了乡村振兴的每一缕血脉。
通过入股、就业及委托帮扶等方式,茶叶企业的运作模式带动了产茶区村民积极彩参与。公司与当地群众进行连接,实现了茶农与茶企的一体化经营。全市茶叶企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近10万亩,每年给农户带来租金收入500多万元。全市茶叶采摘、茶园培管、茶叶加工等用工稳定在7000人次以上,提供务工收入近2亿元。茶产业已成为脱贫致富的稳定器、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随着茶业规模的逐年增加、茶园面积的逐年扩大,茶以“倍”增长的速度展现出强大的带动力。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不断拓展着产业辐射的边界。
目前,全市共有11个乡镇64个村发展了茶叶产业。其中,塔山瑶族乡狮园村、东江村、松塔村、敖头村、板角村,天堂山办事处白竹村等6个村建成村集体所有茶园500亩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因茶增收10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
如今,常宁已建成塔山瑶族乡、天堂山办事处等2个茶叶生产专业乡,以及狮园、敖头等10个茶叶专业村,形成天堂山生态有机茶带、天湖周边生态有机茶园、西江沿线生态有机茶廊的“一带一园一廊”产业格局。
(住瑶寨、食瑶菜、品瑶茶)
作为常宁市茶叶产业“领头羊”,塔山瑶族乡近年来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引进茶业龙头企业8家,组建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新建高标准有机茶园4.3万亩,并建成3个茶叶产业专业村和5个千亩连片示范园,茶叶加工直接从业人员达3580人,年产干茶1300吨、茶叶产值过亿元。
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其边际效应、溢出效应也十分明显。
近年来,乡镇与茶企实现了良好的互动。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深入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围绕“做优产业、做大规模、作响品牌、做活产业”全面发力,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了“茶叶产业+乡村旅游”的复合业态,并将此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加速乡村振兴步伐相贯通,全面抬升了常宁的经济、社会的“海拔”。
(瑶园欢歌)
塔山瑶族乡打造出了天堂山杜鹃花、东江峡谷、西江漂流、瑶族风情园、盐茶古道等茶旅融合的品牌,并由此晋身“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示范乡”“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强镇”“湖南省茶叶千亿产业十佳示范乡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罗桥镇庙山村以原生态的乡村美景为核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村民通过资金、土地、果园、林地、房屋、劳动力等资源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年接待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5千万,村民人均旅游年纯收入突破3万元。
(常宁之旅,盐茶古道)
拥有1700多年油茶栽培历史的油茶小镇平安村,通过将油茶美食与景点结合、文化与旅游结合,不仅让游客体验到当地传统文化,更让村民腰包鼓起来了。带动近10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经营创收达到150万元/年,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按照市委、市政府“顶戴帽、腰系带、脚穿鞋、三边绿化”的要求,常宁完善了沟、渠、路、水、电、防护林相配套的高山生态茶园。近五年共新建茶区高标准公路36公里,高标准水渠12公里,改造高压线路7公里,新增变压器19台套,新植银杏、桂花、樱花等配套苗木8万株,有力改善了茶叶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因势利导带动农村电商发展。涉茶乡镇各村均建立了电商服务站,各茶企、大户及部分茶农打通了线上销售渠道,茶叶电商初具规模。
绿色,成为了当下常宁的底色。
坚持绿色崛起、城乡协调、民生共享,常宁奋力谱写了建设现代化新常宁的篇章。
面对未来,市委书记吴乐胜强调,常宁市将进一步优化绿色产业、提升茶叶品牌,并以此统领与抓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对接“一带一路”万里茶道,让“常宁塔山茶”享誉世界。
常宁如名,幸福常宁!绿色崛起,春色满园!
在灿烂的阳光下,茶香四溢,不负韶华!
来源:湖南茶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