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茶类之一,发源于武夷山,自明末清初出现以来,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今年的“双11”,红茶龙头企业正山堂连续第7年位居天猫平台红茶类目销售榜首,年度平均销售总额约8000万元,彰显了红茶在当前消费市场上的广阔前景。红茶的“复兴”走进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
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茶类之一,发源于武夷山,自明末清初出现以来,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今年的“双11”,红茶龙头企业正山堂连续第7年位居天猫平台红茶类目销售榜首,年度平均销售总额约8000万元,彰显了红茶在当前消费市场上的广阔前景。
红茶的“复兴”
走进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村口立有“世界红茶发源地”的石碑,昭示着这里与红茶的渊源。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明朝时期桐木村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正山小种”也被誉为“红茶鼻祖”。
然而,红茶的流行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1568年,“正山小种”流入欧洲,随后英国皇室开创了“下午茶”风尚,红茶逐渐风靡欧洲,并走向了全球。与英国立顿红茶公司在全球红茶市场独占鳌头形成对比的,是国内红茶在乌龙茶、绿茶、普洱茶等各茶类中难以突围的困境。 红茶市场的起起落落,也影响了桐木村茶叶生产的起伏。今年58岁的江元勋,是桐木村土生土长的茶农,也是“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人,创办了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正山小种’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红茶,而且传统‘正山小种’具有烟熏味,口感接受度低,所以,原先我们的销售大多依赖出口。”谈及桐木村的茶叶发展历史,江元勋十分感慨。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大环境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改变了以往统购统销的模式,国内茶叶市场面临重新洗牌,此外,因国际其他产地的茶叶品牌崛起,导致茶叶出口额也大幅下降。双重因素作用之下,“正山小种”红茶销售开始走下坡路。日子难过,许多茶农放弃种茶,桐木村只剩下两家茶厂,其中一家就是江元勋创办的元勋茶厂。“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没有理由让祖宗留下的传统制茶工艺荒废在我们手里。”但每次江元勋回想起彼时仓库里积压的茶叶,仍然心有余悸。 “为什么不做一款高端的红茶?”2005年,受到茶友的启发,江元勋率领团队,以茶芽做原料,并改良“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创新研制出一款全新的高端红茶品种“金骏眉”,填补了中国长期以来没有高端红茶的空白,也让原本“浓红苦涩”的红茶迎来“清香甘甜”的口感。 随后,“金骏眉”诞生后的三年间,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红茶在高端茶叶市场开始占有一席之地。2008年,“金骏眉”正式大规模推向市场,一经上市就引发了一阵红茶消费热潮,也打破了原有的茶叶市场格局,引领红茶消费成为新潮流。缘于红茶产业带来的全新机遇,如雨后春笋般,大大小小的茶厂在桐木村重新立了起来。“好茶”源于“好山”
桐木村位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96.3%,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良好的生态赋予了优质产品生长的沃土,村书记王坤武告诉记者,桐木村没有耕地、农田,历代村民主要以种植茶叶和毛竹谋生。
“上世纪90年代红茶走下坡路之后,我们就发展毛竹。”王坤武回忆到,因为村里的生态好,所以毛竹的质量也领先于周边地区,带来了高效益。但是,因为毛竹加工带来粉尘污染,作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桐木村被限制从事毛竹加工。2009年,毛竹加工厂全部关停。 恰巧的是,毛竹产业发展受限与“金骏眉”诞生的时间点前后相继,村民们的眼光又重新投向了红茶。 茶农周波是最早感受到“金骏眉”带来红利的那批人。“当时投入一点钱,就能翻好几倍。”周波说,父亲原是元勋茶厂的一名工人,掌握了“金骏眉”的制作工艺,2006年,他们便利用家里的30亩茶山开办了红茶加工厂。如今,规模越做越大,目前已获得SC认证,年销售额最高时达到400万元。 “红茶让大家的日子真正好过起来。”王坤武告诉记者,红茶市场的大热还吸引了许多人返乡创业,像周波这样“以茶致富”的故事在桐木村还有许多。近些年,在村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桐木村的红茶生产越来越红火,家家户户都建起新房、购置新车,红茶重新成为当地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正是优越的自然条件才造就了‘正山小种’的独特品质,因此,生态保护一直是桐木村发展的前提。”王坤武告诉记者,早在10年前,村里就开始宣传和倡导“不施化肥农药”的生态茶园模式,通过奖罚分明的方式,让“好茶”与“好山”相辅相成的理念根植在茶农的心中,使红茶生产成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 如今,桐木村8000亩茶园焕发新活力,全村430户1906人,几乎家家户户均涉及茶产业,创立了近600个茶叶品牌,2020年人均收入达2.4万元。“走出去”的中国红茶
作为“红茶鼻祖”“乌龙茶故乡”,武夷山的两张茶叶名片都让当地人自豪。然而,让以红茶为主业的茶农们困窘的是,近些年,尽管红茶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销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想要在武夷山“出圈”,却面临着尴尬境地。
“目前,整个武夷山从事岩茶生产的人远超红茶,而且岩茶的知名度也更高,让大家几乎都忘了武夷山还有红茶。”桐木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伍建明告诉记者,从平均价格上看,红茶也只达到岩茶的中端水平,尽管如此,桐木村依然在坚持做红茶。 “红茶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农业产品,也是文化产品。我们在红茶发源地,核心区茶叶具有明显的标签,其中所蕴含的地域性与文化承载力具有更深的意义。”伍建明说。 桐木村茶农胡必成创建“正山村”品牌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他告诉记者,“正山村”这个品牌的意义就是做核心区域的红茶,守护好传统工艺。 但由于保护区的特殊性,胡必成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时常“碰壁”,这也让他有了困惑:发展与保护应该怎么统筹起来? 王坤武也有同样的忧虑。他告诉记者,以目前桐木村马尾松木材的供应困难为例,在传统“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中,马尾松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但随着保护区内严控采伐指标,到2019年开始进一步禁止马尾松运输进自然保护区,如今传统工艺的“正山小种”面临着断代的危机。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江元勋看来,桐木村发展空间有限,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突破现有瓶颈。 “红茶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茶类,更是从中国起源,全国各大茶叶产区都具有发展红茶的基础。”江元勋说。为此,从2010年开始,正山堂开始探索红茶“走出去”的道路,先后与全国9个优质红茶产区开展合作,通过技术输出,将“金骏眉”等制茶新工艺、新技术带到当地,并参与起草、制定全国性的《骏眉红茶》团体标准。 在全国性的《骏眉红茶》团体标准之下,各产区百花齐放,陆续开发出信阳红、普安红、巴东红、广元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茶系列产品,不仅带动经济落后山区茶产业发展和茶农增收,并构建起了以“金骏眉”工艺为核心的“骏眉中国”红茶产业体系。“这不仅是我们的‘金饭碗’,也可以代表中国,走向全世界。我们想通过龙头品牌、技术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中国的红茶产业。”江元勋说。
资料来源:武夷微发布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