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随着疫情封锁的彻底放开,朋友圈原本沉寂的茶广告仿佛瞬间又活了过来,不仅茶叶能对新冠病毒免疫,喝茶能够防疫,杀灭新冠病毒都有了效果。这一持续发酵,连酒和很多其他农产品也都跟上了蹦跶的节奏。抛开茶叶本身是否具备抗疫和免疫不谈,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后疫情世代,茶产业本身会如何发展,同时也通过疫情三
最近几天,随着疫情封锁的彻底放开,朋友圈原本沉寂的茶广告仿佛瞬间又活了过来,不仅茶叶能对新冠病毒免疫,喝茶能够防疫,杀灭新冠病毒都有了效果。这一持续发酵,连酒和很多其他农产品也都跟上了蹦跶的节奏。
抛开茶叶本身是否具备抗疫和免疫不谈,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后疫情世代,茶产业本身会如何发展,同时也通过疫情三年的内在影响来评估一下茶产业未来的前景如何。
不过受限于自身所处的小城,很多资料无法亲自获取,所以只能引用一些媒体发布的资源和部分自己认同的专家言论,通过这些来分析虽然也有其局限性,但可以更多的保留客观的视觉,而不去从主观判断,从而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2020年10月23日在湖北利川召开中国红茶联盟会议,以“后疫情时代·红茶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茶人们提出了新思考、新思路。在交流过程中,“做优做精”“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成为大家普遍提及的关键词。
我个人觉得,“做优做精”“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放在任何时候都是茶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不是说要在后疫情时代才适用,所以对于后疫情时代来说,我们更应该将茶产业发展的思维具象化,要抛开空泛或者公共性思维来进行判断。
大疫三年,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无疑都是重大打击,但就作为人类基本生存保障,茶产业并不在其中,尤其不能算是生活必需品,所以讨论它的发展必须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也就是不能用普遍的行业发展来参考和定论。
不过在讨论以前,我们要抛开在疫情中的几个言论,这几个言论目前来看近乎于鸡汤,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实际的作用,相反可能会造成错误的判断。
一是在被普遍看好的茶叶大众品饮市场,疫情过后还会回补,因此会出现补偿性消费。这一点从国内近期茶叶市场的恢复来看,不免过于乐观,前面我们说了茶叶并非刚需产品,对于现在不少人津津乐道的茶叶市场将迎来“报复性”消费潮,这恐怕是一厢情愿。
二是经历了此次疫情,大家的健康意识能得到提高,饮茶会成为了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而在市场上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茶企,则能给与消费者更多地安全感。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度更高,在消费决策上更加依赖品牌,倾向于口碑不错的茶品,这无疑会推动市场进一步向头部品牌集中。
三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上消费超线下消费,线上消费替代线下消费趋势明显。从需求端来说,经历了这次疫情,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线上买茶的消费习惯,从而为疫情过后茶叶线上消费的发展打下需求基础。
四是自全球疫情爆发后,人们深刻的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对健康的需求再次升级。如今疫情反复,喝茶是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极佳选择。而有机茶凭借绿色健康的优势,在疫情当下更是众多人的品饮选择。
当然网上还有更多观点,但扯得更离谱,所以就不再索引,综合起来不外乎还是这几点:强调后疫情的报复式消费、线上销售的崛起、消费者更重视品牌、更重视生态有机的产品等,这都无疑是某些人商业引导的自嗨,绝对信不得。
疫情带给我们最大的不仅仅是经济的损失、发展的阻滞,还有更多的心理冲击和精神打击,很多人不仅需要解决生存问题,更多的是解决精神的问题。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原本很多规划好的人生彻底打乱,让人感觉到在重大灾难前的无能与无力。
所以单就从大众意识的转变,就能够窥见各行各业的发展,而对于茶产业来说,更应该切入到这一思辨中去,理性的思考疫情带给人类社会的变化,并能从中找到发展的方向。
从中世纪欧洲的鼠疫我们也可以看出,经过这种疫情灾难所带来的心理危机,待疫情结束后是首要解决的。欧洲鼠疫横行了300年,在经过自然淘汰后,人类第一想到的就是解放思想和文艺复兴。就从中国近三年因疫情发生的社会变革来看,人们从静默的疫情隔离中寻求的心理慰藉也变得重要。
其次就是行业的洗牌和资本的重新定位,随着疫情的结束,在后疫情时代,资本的聚焦会更偏向适合后疫情时代的发展需求,那么从国家乡村振兴这些政策调整、供给侧的改变以及国有资本的进入,那么各行业的内卷会依然严重。
茶产业的发展也会面临这些问题,所以就其发展,我们更应该提问:后疫情时代人们更需要什么?茶叶本身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站在大的发展形式下,如何在后疫情时代解决供需?品类和品牌的双重发展下,我们如何解决生产和销售问题?
有了这些问题,我们更能客观的看待这一产业的发展,至少我们可以站在一个宏观的视觉里,如何把握一些微观的东西,从而寻找到发展的方向。
一方面后疫情时代的人们更重视心灵的慰藉,所以具有一定文化属性和带有某些文化因素的茶空间会受到欢迎。至少这种消费不是很高,能够给予一定心灵寄托的场所会受到一定的欢迎。当然如果具有仪式感和精神修复影响更好,也就是更多的人会放弃原来的浮躁,逐步沉寂下来,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其次就是茶如果要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要产品,更多的要具备科技带来的深加工,通过茶的健康价值,利用科技的力量,研发和生产人们更容易接受的产品。这一点需要茶本身是否具备后疫情时代的健康价值,就像大家最近宣传的,茶本身是否能够对病毒的传播和异变具有药用和保健用价值。
再则就是疫情发展到今天,大众所期待的生活茶和小众茶影响不是很大,这一点从疫情期间茶叶的发展就可以看到,但礼品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疫情过后,随着人们更理性的看待生活,茶作为礼品的属性会降低,因为人们首要选择的是更具有适用价值的产品,而且保障生活成为了大家第一选择。
最后就是生产控量会成为茶行业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订单式生产成为茶企的选择。不会再盲目生产,甚至很多茶企会从一线转到二线,成为代加工的企业。
当然还有很多方式的改变是无法预判的,就是上面说的也不一定准确,因为我们不知道到底疫情哪一天才能真正结束,也不知道这个病毒后期变异会走向何方。但有一点,按下暂停键的这三年,给人类带来了太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变革会持续很久,甚至会改变一个时代或者是彻底改变人类很多的生活习惯。
在疫情期间,因为交流的限制,网络上销售的模式并不能代表以后的销售方式。或许正因为疫情的放开,网络销售的负面影响会被放大,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茶产品的重新认知,也会导致这个行业的销售变革。
同时由于品牌所累积的成本更高,将会在后疫情时代里面临很大的风险,人们理性的认知会越来越倾向于现实,所以很多源地小品牌因为成本的原因被选择,因为他们不需要庞大的品牌费用,也不会因为渠道的中间价值分利而增加产品的价格,其品质也能相对得到保证。很多消费者也会自动的避开很多无效价值,而最终选择实用性。
所以茶产业也需要一场文艺复兴,通过文化的感召,重塑茶的精神性,给大众带来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精神需求,更多的赋予大众哲学和生活美学,让茶不仅仅作为一种饮品需求,而是通过精神性去解决大众需要。
再就是茶的附加值开发是当务之急,茶不仅仅作为原叶品饮,需要融入年轻的消费者和新茶客人群,让茶具有更多的选择性,从而更适应新群体的消费价值观,也能够带来更多的产品形态,从而增加原料的销售能力。
茶产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无疑需要理性,既要看到消费市场的变革,也要看到本身的产品属性,越是在当下,大家越应该抛开主观思维和虚浮的市场表象,更应该冷静下来,去寻找新的价值观和符合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方向。
资本无疑是无情的,经过这三年的发展,很多产业都会洗牌和革新,升级也好,变革也罢,能活下去或能够在稳定中发展,才是当下的选择。与其听大众喧闹,还不如自我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这几年经历中思考,并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发现和寻求新的方向。
欧洲鼠疫过后,诞生了一句谚语:凡不能毁灭你的,必将使你强大。或许这也是我们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并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共勉。
来源:半生茶徒 何泽勋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