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朵茶叶网,让您更懂茶【侵权删除】

设置首页|添加收藏|保存桌面|网站地图xml|Tags标签

普定化处镇:发展万亩茶产业 打造绿色“提款机”

茶叶新闻

   8月5日清晨,晨雾缭绕。记者走进普定县化处镇朵贝村,放眼望去,远处挖机在山腰作业,近处干部群众干得热火朝天,荒山上,田野间,一片繁忙。  “栽种茶苗时,窝距40厘米,把根部泥土填满后,轻轻向上提拉一下,并压紧,再回填一点土,有助于茶苗根须发育,成活率高。”化处镇农业技术专家高级农艺师姜遥一边示

普定化处镇:发展万亩茶产业 打造绿色“提款机”

   8月5日清晨,晨雾缭绕。记者走进普定县化处镇朵贝村,放眼望去,远处挖机在山腰作业,近处干部群众干得热火朝天,荒山上,田野间,一片繁忙。

  “栽种茶苗时,窝距40厘米,把根部泥土填满后,轻轻向上提拉一下,并压紧,再回填一点土,有助于茶苗根须发育,成活率高。”化处镇农业技术专家高级农艺师姜遥一边示范,一边为大家讲解种茶技术。

  朵贝茶素有中国贵州名茶之一,产于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朵贝村将军山脚下磨香河畔。自明初洪武年间便作为贡品供奉皇室,清代尤甚。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化处镇在上级各部门的帮助下,招商引资,引进多家茶业有限公司前来发展“茶业产业”,并制定《化处镇产业结构调整整体规划》,积极铺开1万余亩茶树种植。

  “按照规划,我们将茶产业作为全镇和涉及村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将今年新增的种植分解到村,责任明确到人,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对每个茶叶种植的村和区域,明确农技人员和相关干部蹲点,确保种植快速有序推进。”化处镇镇长罗小东说。

  目前,该镇种植的1万余亩茶叶已有7000余亩达到丰产期,迈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逐渐成为该镇的致富产业之一,成为群众的绿色“提款机”。

  “我家有3亩荒山入股,每年租金一千多元,再加上分红和务工收入,一年家里多增收2万余元左右,比种植玉米收效好。”朵贝村村民崔娇说道。

  2018年以来,化处镇积极探索发展思路,组建村级公司,发挥“一村一公司”主体作用,依托全镇18个村级公司,以“一村一公司”为平台,采取“村公司+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确保各种项目的实施和产业推进,带动农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同时,化处镇建立技术体系,推动产业标准化发展。一方面通过实行标准化生产经营,制定茶叶地方标准。依托“朵贝贡茶”品牌的优势,该镇充分利用省、市、县高端人才资源,通过县、乡镇、村三级培训,将茶树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种植管理方法印成“口袋书”,发放到种植户人手一册,随时翻阅。另一方面,该镇建立健全服务团队,破解种植技术难题。解决茶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茶产业发展。

  延长产业链条才能增加附加值。化处镇围绕“茶叶”产业建立以化处镇茶企业为龙头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开拓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同时,加快完善批零市场体系,规划建设冷藏冻保鲜库、包装、加工园区等配套设施,并整合资源设立采购配送平台,直通佛山、上海、浙江等交易市场、经销企业,建立稳定的直销渠道和直供关系。目前,该镇茶叶飘香省外,远销江浙等地。

  产业发展好了,只有建立利益联结,才能真正助民增收。

  长期以来,化处镇建立茶叶特色农产品收购价保护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并借鉴“秀水五股”分配方式,探索出“化新五股”“陇黑五股”的分配机制。让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有效增加了农民收益,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在该镇农民将承包土地流转给村公司,流转1亩土地每年收益600至800元租金,实现流转土地收租金。流转土地后,农民从耕种土地中解脱出来,到茶叶基地务工,获得务工收入,实现基地务工挣薪金。农民以土地、技术、资金等入股村级公司、合作社等企业参与镇“茶叶”主导产业之一发展,通过股金分红,实现入股企业获股金。

咨询反馈
扫码联系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