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寒风,挡不住发展热情。连日来,宜兴市太华镇组织茶企负责人赴福建武夷山市,逛茶山、访茶农,切身感受该市茶农在品种引进、
阵阵寒风,挡不住发展热情。连日来,宜兴市太华镇组织茶企负责人赴福建武夷山市,逛茶山、访茶农,切身感受该市茶农在品种引进、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更好立足太华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提高茶叶品质。近年来,茶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趋严格。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太华、湖 等宜南山区广大茶农在政府引导下,积极走出去、引进来,茶品质和效益稳步提升,在国内诸多茶叶评比中屡获大奖,茶产品热销国际国内市场。
年近五旬的茶苗经销商张乐亮是浙江省湖州市人,从事茶苗购销近20年。十年前,他来宜兴推销茶苗,当时许多茶农将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愿“推倒重来”。这几年,他明显感受到,宜兴茶农对茶树新品种的兴趣越来越浓。今年,他在宜兴销售茶苗30多万元,还和珍香茶场等规模茶场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他在宜兴推广的“乌牛早”等茶树品种深受茶农欢迎。
我市是江苏省最大的产茶市(县),现有茶园面积7.5万亩。近年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累计投入良种茶园改造资金近2000万元,引导茶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配置。市农业农村部门广大农技人员奔赴全市各茶园,携手茶企实施良种化工程,加快低产衰老茶园改造,支持茶农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浙农139”“福鼎大白”“龙井43”“龙井长叶”等无性系优良品种,优化茶叶品种结构。截至目前,我市良种茶占茶园总面积60%以上,新拓植的良种茶开采时间平均要比地产老茶园提前8-10天,并延长了名特茶生产时间,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10月下旬,市农业农村局邀请市发改委等单位和各相关板块的茶企,召开《宜兴市茶产业发展规划》研讨会,重点围绕茶园环境改善、产品质量管控等方面进行研讨,积极培育宜兴现代茶产业发展新动能。御农茶场负责人张宝发满怀期待,早早赶到会场,为宜兴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他说,现代机械和技术的运用,不仅让他告别了“用工荒”,而且提高了茶叶品质。他期待,今后政府能更好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的安全、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茶产品的界定已不仅局限于色、香、味、形,而是更加注重品质安全。对此,我市秉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大力推广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标准和清洁化制茶工艺,更加注重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全力保障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我市不仅优先将修剪机等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引导广大茶园逐步向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变,还加快茶叶生产适用新技术的推广步伐,先后引进茶叶生产物联网、杀虫灯等适用农技,严禁茶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我市在推广普及茶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完成了“阳羡雪芽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修订,开展红茶生产技术规程和宜兴红茶产品等级2个标准的制定,严格茶叶生产过程控制,全面推进清洁化生产。目前,全市规模茶企都通过了SC认证,全市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7万亩,创建部级标准园5个、省级标准园6个、省级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区1个,认证绿色、有机食品茶138只,有力保障了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
眼下,茶园已进入休眠期,但位于太华镇的宜兴珍香生态茶业专业合作社里依旧是一片繁忙景象。一片片茶叶经过现代化机械的加工,变成乌黑油亮的茶饼俏销市场。去年,该合作社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创新运用紧压茶采摘、加工技术,帮助社员实现亩均增收近1万元。
茶产业是我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也是重要的富民产业。
在加快低产衰老茶园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夯实产业发展基石的基础上,全市规模茶企不断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发展,与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院校合作,不断开发茶叶新品种,实现错位发展、抢占市场。其中,盛道茶业打破传统的茶树栽培和茶叶生产模式,引进珍稀白茶等名特优新品种,不仅培育出“盛道牌”这个全省知名的茶叶品牌,而且使得山旮旯里一个濒临倒闭的茶场,摇身变成省级现代化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无锡市茶叶研究所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了“金观音”“黄观音”等一批优质茶树品种,逐步开发具有宜兴特色的“阳羡青茶”,亩均产出2万余元。神峰茶场扩展思维,生产抹茶粉等茶叶衍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产品不止俏销国内市场,还备受美国和欧洲顾客喜爱。江苏九香茶业引种黄金茶树,研发生产的“九香翠芽”牌茶叶,因金黄鲜嫩、口感清香淡雅,一经上市,便获得市场认可,企业年销售超3000万元。市御茶农林生态园则通过引进培育日本薮北茶,打响“御茶”这一品牌,茶场效益远超普通茶场。目前,全市名优茶产量近830吨,尤其是广大茶企紧跟“红茶热潮”,全市年产各类优质红茶400多吨。(记者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