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抽芽,始发於汉朝,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茶”字之形了。古籍中,最先见有“茶”字的纪录始于《诗经》。《诗经・邶风・谷风》有“谁胃荼苦,其甘如荠”之句。但此“荼”字,是茶,是菜,还不明白。至公元前200年《尔雅》成书后,始将荼定为茶。《尔雅・释木第十四》纪录: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抽芽,始发於汉朝,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茶”字之形了。
古籍中,最先见有“茶”字的纪录始于《诗经》。《诗经・邶风・谷风》有“谁胃荼苦,其甘如荠”之句。但此“荼”字,是茶,是菜,还不明白。至公元前200年《尔雅》成书后,始将荼定为茶。
《尔雅・释木第十四》纪录:“,苦荼”。晋郭璞《尔雅注》说,是一种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作羹饮,今呼早采为荼,晚取者为茗”。至于“荼”字什么时候改写成“茶”字,据清代学者顾炎武验证,“茶”字是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柳公权誊写《玄秘塔碑铭》、大中九年(公元855)裴休誊写《圭峰禅师碑》时首先,所以他断定“茶”字的形、音、义才不变下来。